地名:网市镇 | 隶属:监利市 |
行政代码:421023115 | 代码前6位:42102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8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明朝末年,该地属古洞庭湖云梦泽的一部分。有一地势较高处,渔民白天打鱼,晚上撒网歇脚,故名网埠头。早先有易姓、王姓等居民在此定居,后李、彭、张、崔、谢、马、程、刘、吴、贺、黄、黎等姓先后迁入,逐渐形成居民点。历经明、清、民国繁衍,这里成为各种功能较为齐全的集市,故名网市。
该镇坐落在东荆河畔,位居监利“北大门”。北襟仙桃、西接潜江、东毗洪湖,三市一县交汇成闻名遐迩的“金三角”。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利,全镇面积10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居委会,28个行政村,总人口530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该镇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成了以高刘垸为主体的万亩科技示范园区和以溜子垸为主体的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的地,初步形成了“南水(产)北(蔬)菜”的种养格局;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盘活企业资产存量近1000万元,建成了以建材、服装、水产精养为主的民营企业群体,为工商税收、劳动就业、集镇增容等拓宽 了新的门道;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继续打好“全国玻璃经营之乡”品牌,
文化旅游:
网市王家老台遗址位于监利市网市镇庙剅村(希望渔场)。为监利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于明末清初,原为洪区,因此处地势较高,渔民常在此晒网,故名“网埠头”,民国时属第三区龚场联保;1951年2月设龚北区,1958年发展为网市;辖三官乡、网市乡、北口乡。
1954年3月改以地名代区名为以数字冠区名,龚北区为三区。
1955年7月恢复地名冠区名,为龚北区。
1956年8月,改为农村生产指导组。
1957年12月,恢复为龚北区。
1958年9月,属龚场公社。
1961年1月,属龚场区。
1975年撤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朝末年,该地属古洞庭湖云梦泽的一部分。有一地势较高处,渔民白天打鱼,晚上撒网歇脚,故名网埠头。…[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后,属北口公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北口人民公社,设立北口居民点;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龚场区口人民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小潭子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三官人民公社,设立小潭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龚场区三官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八年,金姓始祖应举公游历于此,在此建房定居。后来有黄、潭、龙、罗等姓氏居民迁入,逐渐形成居民点。明末,土匪众多,朝廷官员在此剿匪,将土匪埋半身留…[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元朝时期,一次洪水流来三尊木偶神像,人民为了祈求幸福建造庙宇将这三尊木偶神像供奉其中,分别命名为天官、地官、水官,供人朝拜,故名三官殿。后这里外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高姓始祖衍大公到底定居。因其女儿未裹脚(过去女人脚板大被人耻笑)。终身未嫁。于是高家修建一座家庙供该女儿居住,称为“高家庙”。…[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朝时期,顾氏家族在当地建一寺庙,名为顾家庙,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因该地顾姓最多,此庙又是在顾姓中,故名为顾庙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属中总上坊四里;明国时期属龚北乡;1950年后,属北口公社;1956年为中心农业社,属北口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北口公社,设立丁岭…[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北口公社;1956年为齐心农业社,属北口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北口公社,设立明星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龚场区北口公…[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同治年间属中总上坊四里;民国年间属龚北乡;1950年后,属新场;1956年为光辉、新场两高级社,属北口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北口公社,设立…[详细]
万佛寺村:由原新剅、周台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原有一条自然河,这河湾又别开一条支流,人们居住在支流河咀上,故名别咀湾,后叫为铁咀湾。…[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属龚北乡;1950年后,属明剅村;1956年为明剅社,属网市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龚场区网市公社,设立明剅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后,属红灯自然村;1956年为红灯社,属网市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网市公社,设立大潭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龚场区网市公…[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24年,连刀村与刘垱村合并为刘连村,属网市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属中总上坊四里;民国时期属龚北乡;1950年后,属齐心、王庙自然村;1956年为齐心社,属三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龚场公社,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新发同心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龚场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龚场区三官公社;1975撤区并社,属三官公社;19…[详细]
是由庙剅村和三圣村因东西相邻合并成新村,因庙剅村有个樊庵庙,三圣村有个三圣庵。故取两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首字为名,故叫庙三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