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园林街道 | 隶属:潜江市 |
行政代码:429005001 | 代码前6位:429005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3100 |
车牌代码:鄂N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社区、1个行政村 |
因境内水乡园林生态环境得名。
园林办事处是潜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辛亥革命元老李书诚、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诞生于此。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1.4万亩,辖8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2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城市人口18万人。1995年,园林办事处跻身湖北省十强街道办事处,名列第二名。1996年6月,被国家科委批准为“九五”时期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2000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2008年至今,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取得了“三连冠”的良好成绩。201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3.5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282万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10年,我们借助园区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共接待
文化旅游:
曹禺文化旅游区主要由曹禺公园、梅苑两大景区构成,湿地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著名景点有曹禺公园、梅苑、曹禺大剧院、中国戏剧陈列馆、世博会湖北馆等,是全国戏剧创作和戏剧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市民休闲
曹禺祖居博物馆坐落在曹禺祖居所在地的马昌湖畔,大型旅游休闲公园梅苑内。建成于2010年10月。馆舍按《万氏家谱·祖居》所描述的景况而建,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结构和布局与民国初年的曹禺祖居
梅苑位于潜江城北,碧波荡漾的马昌湖畔,这里烟柳画桥,碧荷红亭,石栏轩榭,曲径芳草,犹如仙境般清雅静幽。北临罗潭河,南抵殷台路,与马昌垸大型居住区隔路相望。西濒百里长渠,东至章华南路,与曹禺公
曹禺故居纪念馆是曹禺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居住的地方,为前后两座共计600余平方米的意式小洋楼。馆内拥有大量历史资料和近3000张馆藏照片。其中展出的照片有500余张,恢复性摆陈家具50余件,
潜江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性综合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江汉平原明珠——潜江市章华南路27号,筹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7000m2,建筑面积4300m2,是国家三级博物之一,是潜江市重要的文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潜江因水患迁县治于斗堤(现园林街道境内)。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短驻于此。
日本侵略军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还县治,归国民政府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现域。
1986年,更名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60年城南所辖的和平、喻台两个大队划归城关镇;1965年和平、喻台合并为城南大队;1981年为园林镇城南大队;1984年5月为园林镇城南村;198…[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潜江县三江公社管辖。1960年划归城关镇,变更为潜江县城关镇东方大队,1981年12月城关镇变更为园林镇东方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位于园林城区北郊。1958年得名,辖七个生产队,驻地在解放路。一直隶属于潜江市园林办事处管辖;2003年,园林街道扩大规模,变更为潜江市园林街道辉煌社…[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以形成初期所处东荆河深滩得名。清代时,此处为东荆河河东岸滩上形成码头集市,河床较深,始称深河滩。后简称为深河。…[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清朝时期,此处为马昌垸,因地势低洼形成湿地,人们习惯上称马昌湖。2001年9月成立马昌湖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辖区内横堤路的金陵寺得名。建国后取名为园林街道解放南路居委会;后因辖区横堤路的金陵寺,2003年改名为金陵寺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红军路社区是湖北省潜江市园林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6年设立城关镇,在此街设置建设街道办事处,2003年为园林街道建设街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成立社区前隶属园林东风路社区,由东风路社区和街道演变而来;2003年设立小东门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03年设立南浦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原行政区域属城南居委会;2003年10月22日设立喻家台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相历史上此处河道上有一处由三块板铺设的木桥,人们习惯称三板桥。…[详细]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长江和华夏这两个词的首字得名。成立社区之前属于辉煌村管辖;2003年成立园林街道江夏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一百多年前的红庙得名的社区。一百多年前,此地有一庙宇“红庙”;1904年拆除庙宇改建学校,后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潜江中学;2003年组建社区,取名红庙社…[详细]
区划代码:~02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6年2月,马家台范围内的红星、金星、花园三个初级社组成红星高级社,隶属潜江县第五区紫月乡,办公场所设在马家台;1958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命…[详细]
区划代码:~02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明末清初,居住在刘巷岭(今刘岭)的刘肇国进入翰林院,官拜国史院掌院学士。潜江的县太爷每次拜见返乡的刘翰林时,都要经过与刘岭相邻的村落(今紫月村),一…[详细]
区划代码:~02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9年前为肖家村;1949年至1958年为花园村,属于袁桥乡管辖;1958年为潜江县三江公社城东管理区光明中队;1961年为潜江县三江区袁桥公社光…[详细]
区划代码:~02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梅家咀,后简称为梅咀。以梅家咀渡口(码头)演变而来,相梅家咀历史上是东荆河岸边的一个大码头,起初有一梅姓人家在此摆渡故得名梅家咀。…[详细]
区划代码:~02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1年属潜江县第四选区月波乡管辖;1954年袁桥乡、紫月乡、月波乡合并,属潜江县第十二选区城南乡管辖;1957年全县的初级社转高级社;1958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02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8年为三江公社杨市管理区全心大队;1961年更名为三江区袁桥公社全心大队;1976年与梅咀大队合并,更名为三江区袁桥公社大桥大队;1979年梅咀…[详细]
区划代码:~02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明、清时期,此地有一集镇市场,靠集镇边有一条小河,河两岸居住着袁、李二姓人家,两姓为通家之好,并且同宗共祖,他们为了便于来往行人通行,共同在河面上架…[详细]
区划代码:~02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19年12月5日,成立雅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紫月湖社区:2024年10月成立。东至紫光路,南至紫月路,西至袁杨路,北至红梅路。…[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后,成立蚌湖区楼台村互助组,后为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蚌湖区范新公社楼台大队;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幸福大队与楼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