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集镇 | 隶属:宜城市 |
行政代码:420684108 | 代码前6位:420684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0 | 邮政编码:441000 |
车牌代码:鄂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因其政府机关所在地名称叫王集,且该集镇王姓人家居多,故名。
王集镇位于汉江中下游的宜城市东北部,汉江自境内而过,东听编钟乐,西抒三峡情,南观荆州城,北读隆中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集镇是一个双向体制单位,又称王集农场,直隶湖北省农垦局,全镇人口4万多人,版图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优质高产油料复种面积13万多亩,其中优质花生6万多亩,油菜6万亩,芝麻近万亩,是湖北省最大的油料生产基地,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全省油料生产第一镇”,也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交易集散地,2000年被襄樊市评为“十强商品基地”。
王集镇交通便利,距襄樊市40公里,距宜城市20公里,已向国家报批的省道宜东路(宜城—襄阳东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王集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庞居洞在襄樊市襄阳城东南20余公里的汉水东岸,背靠霸王山和庙门山。传说东汉末名士庞德公在此隐居,故名。洞系一天然石室,前宽后狭,冬暖夏凉,颇适居住。洞门为拱圆形,两旁石柱上镌刻对联:“山中日
马家山墓位于宜城市王集镇槐树村,年代为待定。类别为古墓葬。马家山墓为第三批宜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祜叉墓群位于宜城市王集镇双观村丁家营自然村,年代为晋至唐。类别为古墓葬。杨祜叉墓群为第二批宜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前头墓群位于宜城市王集镇千柏村郭家前头自然村,年代为晋、南北朝。类别为古墓葬。郭家前头墓群为第二批宜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万芳墓位于宜城市王集镇响水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王万芳墓为第二批宜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明清时王集就形成了集镇。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清时其分属襄阳县和宜城县管辖。
民国时期(1912-1949),有一部分保甲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有一部分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
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的有5个保43个甲,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的有8个保63个甲。
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均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
1945年3月,原来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的8个保63个甲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原来属襄阳县峪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集镇王姓人家居多,故名。现在的王集社区就是原来的上王家集和下王家集的组合,这两个王家集存在的时间都很长,他们大致都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后就建立了集镇。…[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紧靠汉江,汉江又名襄江、襄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早先从江西迁来一家姓方的,在一荒地角落里落户,建一阁楼居住,故得名方阁。建国初期为“方阁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期建立大队,命名“方阁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原为观音寺所在地,后与周边居民点合并改为观音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槐树村很早以前就有,有文字资料可查的只有明国时期,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下王集保和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庞居”指位于地域内东北方向有一山洞名庞居洞,为唐朝庞蕴隐居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该社作为一个大队重新命名,因其在原来李街公社的最东边,说其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那样璀璨夺目,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委员会驻地本不在田畈自然村,而在李家老营村的四组五组交界处(李【街】汉【水】公路的南边),因在解放后成立合作化时期,将在解放初的宜城县南营区新洲乡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居住地是新淤积起来的沙洲,故名。新洲村原来叫”下峰寺“,解放前,隶属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保(下峰寺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在原来李街人民公社的中心地带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由李家洲,杨家洲,惠家洲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所处地片原来有两座寺观,俗称南头观、北头观,后来人民公社化时期就命名为新观。…[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靠近汉江,汉江又名汉水,故名。解放前属襄阳县鹿门乡第八保第一甲、第二甲管辖;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八乡;1947年5…[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建有一座寺庙,据说修建寺庙时用的木料约有一千棵,全部都是柏树,因此叫千柏寺,千柏村也是因该寺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7年5月解放后,当时在命名乡政权时,时任南营区委书记的鲁山说:“联合起来力量大,就叫联合吧。”这包括当时槐树湾叫和平乡,响水双泉叫前进乡,都是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驻地有一条水沟,响声极大,隔几里远都能听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两个泉眼(上泉、下泉),故名。清朝时期(1636-1912)属宜城县,解放前属宜城县新街乡第八保。1930年8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