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雷家店镇过路滩村

地名:过路滩村隶属雷家店镇
行政代码:421124106224代码前6位:421124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713 邮政编码:4380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车牌代码:鄂J行政级别:村
地名由来:

过路滩原名过鹿滩。过鹿滩得名于宋代之前,那时候英山人烟稀少。《英山县志》记载,唐代曾有一游方和尚初到英山,留下一首谶诗“擎灯把盏到鸡鸣,忽见贪狼一木星。今日暂为香火地,他年钟鼓响铃铃。”诗中的“鸡鸣”就是今天县城的坐山鸡鸣尖中的鸡鸣,这首谶诗便是鸡鸣尖得名的依据,诗中的“香火地”就是今天的鸡鸣尖上的伽蓝寺。从这首谶诗中,可以推断:那时候英山东西河流域完全没有开发,就连今天的温泉镇所在地,基本上还是荒芜人烟。英山东西河流域,特别是上游地区完全处于原生状态。大别山南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植被茂盛,是动物的天堂。宋代之前,鹿群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东西二河沿途没有河堤,河流完全顺着“三山夹两河”的自然态势流迁。东河两条主要源头河流在今小河口处汇合,形成东河干流。自小河口以下,英山东支山脉与中支山脉之间距离逐渐拉开,河道逐渐开阔,河道两旁由上而下,渐渐出现大片河滩。在今槐树坪和黄栗树之间的这片河滩被鹿群选为产子之地,过鹿滩的地名便由此产生。北宋后期,随着大宋朝廷南迁,京城皇族、达官贵人、富豪巨贾、北方平民开始了渐进式自北向南迁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英山成为他们南迁途中的第一港湾。大量没有资格随朝廷迁往建康(南京)、杭州(后改为临安)的文臣武将、商贾工匠、平民百姓……翻越大别山之后,纷纷定居英山。英山进入有史以来的繁荣时期,这期间,英山人口剧烈增长。当时迁入英山的人口,按照先来后到的自然法则,首先沿东西二河干流河畔,依山傍水建造房舍定居,沿河筑堤开垦农田。过鹿滩因位于大别山南麓东河流域上游,是南迁者越过大别山之后蟊鹕街螅钕饶鼙环⑾值目煽阎兀茏匀坏某晌显绫豢⒌牡赜蛑弧K孀湃丝诘脑黾樱犹仓鸩奖涑闪继铮谷罕黄惹ㄡ恪G捌谇ㄈ肴丝冢乖黾谷涸谡饫锊拥淖彻鄢∶妫嗜猿拼说匚固病:笃谇ㄈ肴丝冢ソタ床坏秸庋纳肮郏孀攀奔涞耐埔疲固驳牡孛疽褰ソゲ晃酥6飧鍪逼谟⑸接镅哉τ谀媳狈窖源笕诤鲜逼冢焦固舱飧龅孛挠镆逵胂质狄丫薹ǘ杂Φ氖焙颍『霉固菜诘匾丫晌由嫌瓮ù锵爻堑谋鼐兀谑恰肮埂钡挠锎室庖遄钪毡煌舸省肮贰钡挠镆迦〈肮固病痹谑槊嫔媳惚皇樾闯伞肮诽病薄5矫鞔诽驳挠锎时疽褰ソハВ复氖窃谡馄犹采辖⑵鹄吹木用竦恪=诽卜⒄钩尚〖颍ソピ恫ィ鸾コ晌鼙叩厍耐吵啤9诽布仁羌虻拿埔渤晌碇鼙咔虻牡仄啤V谢嗣窆埠凸闪ⅲ魑讣缎姓拿疲渲杏泄诽渤跫渡纭⒏呒渡纭⑷嗣窆纭⒐芾砬⑾纾两窕褂米饕患洞迕褡灾巫橹肮诽泊迕裎被帷钡墓诿?/p>

基本介绍:

雷家店镇过路滩村西南邻黄栗树村,北接伍家冲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8亩,林地8000亩,平均海拔300米。过路滩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86户1616人,外出务工520人,空巢老人25人,留守儿童20人,建卡贫困户254户51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120户127人,五保户2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52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4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人。

产业发展:现有茶叶550亩,板栗800亩,药材2

+查看详细过路滩村概况>>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属广聚里。

民国时期属镇东乡。

解放初期名为过路滩乡,属雷店区。

1956年后改名为长风1社,属草盘区过路滩乡。

1958年后改名为过路滩大队,属红峰公社过路滩管理区。

1961年属草盘区过路滩公社。

1975年后属草盘公社过路滩管理区。

1984年后改名为过路滩村村民委员会,属草盘区过路滩乡。

1987年属过路滩乡。

2001年属雷家店镇至今。

周边相关:

过路滩村附近有吴家山森林公园桃花冲森林公园南武当山风景区英山四季花海景区乌云山茶叶公园九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有英山苍术英山桔梗英山云雾茶英山茯苓英山天麻英山茶乡鸡等特产,有武当派秘传内家拳法英山缠花英山花鼓团黄贡茶传统制作技艺英山采茶戏工尺锣鼓等民俗文化。

  •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姚家店镇过路滩村
  • 雷家店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