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百禄镇 | 隶属:灌南县 |
行政代码:320724108 | 代码前6位:3207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车牌代码:苏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5.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原为北卤沟。居住在沟边的群众,以淌盐卤为生。后有朝廷官员路过此处,用北卤的谐音,起了个吉庆的名字“百禄沟”,由此得名。
百禄镇位于灌南县东南,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一帆河贯穿全境,穿越境内的307省道分别与204国道、宁连高速公路相互交汇。全镇总面积105.02平方公里,耕地4126公顷,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6.05万人。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0.86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收入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3元,人均增收103元。全镇已形成初具特色的万亩浅水藕基地和万亩林木基地,连同近2万亩优质粳稻作物,构成全镇的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浅水藕基地在2004年拿到了全国唯一的绿色产品基地证书,“白莲”牌浅水藕驰誉国内外。年底引进的鑫盛铜材厂,总投资达4000万元,预计年实现
2024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百禄镇上榜。
2024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百禄镇为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明、清时属准安府安东县(今涟水)。
民国初年(1912年),分属涟水县四区和涟东县三区。
1949-1957年,属涟水县百禄区。
1958年3月,划归灌南县,并改为百禄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改为百禄乡。
1987年5月,撤乡,改置百禄镇。
2005年4月,小窑乡并入。
因沿一帆河河塘而建村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沿塘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沿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内杨姓人口较多,又在一帆河塘旁边而得名。…[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宋庄村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宋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宋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朱头庄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大项圩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项圩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项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曹吴庄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尚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尚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尚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内居民周姓和彭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周彭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周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一帆河上的杨桥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杨桥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杨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内嵇姓居多,且在河上曾有木桥一座而得名。…[详细]
因公社化时原高粱大队和湖湾大队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桥东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桥东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桥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内解放初期烧制土盆小窑较多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盆窑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盆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是大南庄而得名。1983年政社分设,得名大南村民委员会,2001年管王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是百禄村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百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百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南边有一条港河,河边居民高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原响连村与周沟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2001年响连村村民委员会与周沟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周响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屈荡大沟以东而得名。1966年设立屈东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屈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屈荡大沟以西而得名。1966年设立屈西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屈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原小窑村与房湾村两个村民委员会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大窑,为大窑村与邵圩村合并后新成立的村而得名。…[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川新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川新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川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南房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南房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南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杨罗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杨罗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杨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