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孟兴庄镇 | 隶属:灌南县 |
行政代码:320724106 | 代码前6位:3207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车牌代码:苏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7.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4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因驻地孟兴庄,故名。
孟兴庄镇位于灌南县西北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水资源丰富,北六塘河、柴米河、沂南河三条河流平行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77.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公顷,辖20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9万人,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4亿元,增长12.8%,实现财政收入502万元,增长20.2%,农民人均收入3128元,净增60元。
孟兴庄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特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是著名的商品粮生产乡镇之一,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江苏桐木、杨木第一乡”。木材加工、贩运已成为孟兴庄镇支柱产业。近年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设施栽培近5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卫办命名孟兴庄镇为2022年江苏省健康镇。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孟兴庄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1949年为县兴庄乡。
1956年9月,为纪念帅海亭烈士,更名海亭乡。
1958年3月,改为海亭人民公社。
1960年2月,更名为兴庄人民公社。
1981年5月,更名为孟兴庄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孟兴庄乡。
2002年4月设孟兴庄镇。
因村内沈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沈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沈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板沟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板沟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板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9月前河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连三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连三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连三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9月斜房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白皂沟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曙红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白皂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白皂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韩李村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景点——花果山景区北麓,辖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总人口2530人。2014年村集体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详细]
因李姓地主在此建有码头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李埠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李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大六湖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六湖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六湖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孟兴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海亭大队;1960年改为兴庄大队;1981年改为孟兴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孟兴庄村村民委员…[详细]
因此前有一户姓韩的居民居住于此,在村的最东边而得名。…[详细]
因以前姓颜、姓马两位地主在此居住而得名。…[详细]
因以前有一位倪姓的地主居住在此,且有一个很大的打谷场而得名。…[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西南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西南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西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此前有一余姓地主居住在此,希望此村兴旺发达而得名。…[详细]
因该村内严姓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严垛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严垛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老垛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老垛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老垛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在以前有四个兄弟居住此处,为取共同团结,家族兴旺之意而得名。…[详细]
大丰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驻地居民点朱头庄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朱头庄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朱头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二庄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寓意村内居民和和气气,和睦相处,且村庄规模较大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