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 | 隶属:海门区 |
行政代码:320614415 | 代码前6位:32061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3 | 邮政编码:226000 |
车牌代码:苏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5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39个行政村 |
张謇开设大有晋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称盐包场,称作包场。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 张謇详细信息++
海门港新区是海门市策应江苏省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的最具潜力、最富活力、最有爆发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现有行政区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下辖4个居委会和39个行政村。2013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2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7.5亿元,完成应税销售75亿元。
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新区北揽黄海、南依长江,陆海空交通便捷, “二桥三港四机场”环绕四周、沟通南北,宁启高速、扬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距上海车程1.5小时。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新区东北部海域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两栖生物岛——
2023年9月,2023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位列第456。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位列第291名。
2014年7月,海门港新区(包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海门港新区(包场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1916年,定名包场镇,设街董事处。
1951年3月,成立包场乡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成立包场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包场乡。
1986年8月,撤包场乡建包场镇。
2012年12月,苏政复〔2012〕103号,撤销包场镇、东灶港镇、刘浩镇将原三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包场镇。
三门闸街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因包场镇至原新余乡间有条包新路,故名。1989年合并前,南段是老包场,北段是新余乡,1989年撤乡设镇时成立包新街社区居民委员会,之后名称未变,一直沿…[详细]
六甲街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海欣路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原是红星中心社区,寓意红星闪闪,在中心放光彩。…[详细]
灵树村是海门市海门港新区的南大门,西邻长桥村,东接红中村,南靠通吕运河,北壤友谊、闸桥村,村域内335省道、六东公路、包东公路、港西大道贯村而过,交通…[详细]
村民之间友爱互助,提升了其生活幸福感,故命名友谊村,友谊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港新村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最早东灶河开挖后有一座闸桥连接东西,便于交通,贯穿闸桥村,故取名""闸桥村"",闸桥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而得名。…[详细]
因闸东、闸西两村合并而命名闸中村,闸中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而得名。…[详细]
原为光明村,后因村劳防企业业绩辉煌,成绩耀眼,更名为光耀村,光耀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该村地处黄海的前哨,故名。1958年行政区东风大队,1984年更名为前哨村,2001年3月由前哨村、东港村合并组成前哨村,后来名称未变,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当地群众以下海捕捞海鲜为主,故名。1956年为红星八社,1958年为鲜海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鲜海村,1999年立志村与志南村合并为立志村,200…[详细]
因该村地处海门最东北,故命名为""大东村"",大东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东灶渔业村是海门市唯一以海洋捕捞为专业的渔业村,以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为特色,位于国家级中心渔港——东灶港,北临黄海,南接广东路,于201…[详细]
该村地处包场镇最东南角而得名。1958年行政区划镇东大队,1983年更名为镇东村,2001年3月由镇东村、头圩村、包南村、大兴村合并组成镇东村,后来名…[详细]
寓意像初生的太阳一样徐徐上升,故名。1962年区划中新大队,1980年更名为宏升大队,2001年由宏升村、十里村、二圩村、大路村合并成宏升村,后来名称…[详细]
解放前有个学堂(蔡家学堂)。上级为了开展工作,派来一名老师,名叫徐致中,来校任教,边教书边做地下工作。后被反动派抓住并处死。为了纪念烈士徐致中,故命名…[详细]
因该片的村域在运盐河南面,故名。1956年称宏升六社,1958年为河南大队,1984年为河南村民委员会,2001年行政村合并,由桥路、勇敢、河南三村,…[详细]
该村地处包场镇四周,故名。1958年行政区划为解放大队,1981年更名为包场大队,1984年更名为包场村,2001年4月由包场村、包东村、包西村合并为…[详细]
通吕公路北原来有个新余镇,因在该镇南边,故取名为新南村。…[详细]
海门市包场镇长桥村是由原兴余村、河北村、岸北村、长桥村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耕地面积2741亩,总人口4762人,党员数152人,村民小组39个,长桥…[详细]
1944年,上级表彰民兵锄奸队的模范民兵,命名锄奸队民兵所在的村为模范村。…[详细]
希望村民幸福美满,故名。1958年行政区划分为大队,2001年3月由长兴村、鲜圩村、幸福村、新立村合并组成幸福村,后来名称未变,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该地原来是个小集镇,沟河密,水塘众多,故取名河塘村,河塘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土改时地处姚家浜北,故叫浜北村。1956年叫浜北村,1958年称浜北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浜北村,2001年村合并,由以前的浜北村、新永村、新运村、…[详细]
建村时由赵、钱、江等大户集居联合而成,故命名为联合村,联合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海门市刘浩镇头甲村位于启东市天汾镇交界处,老通吕公路北侧,由原来的头甲、二甲、三甲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6个村民小组,1447个农户,总人口3…[详细]
因地理位置位于启东市天汾镇西边而命名,天西村村民委员会也因此得名。…[详细]
刘浩镇六东村位于刘浩镇东侧,东靠天西村,南与浩中村一河之隔,西靠六甲镇区,北至通吕河,区域优势明显。村行政区划分调整后,现在的六东村由原来的六东、五甲…[详细]
六甲村地处刘浩镇镇区占地8平方公里,由原猛虎村、六甲村、堤南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六甲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详细]
刘浩镇新群村位于刘浩镇镇政府西侧,紧靠六甲村,南与浩西村为邻,西与城河村交界,北靠通吕大道.村内环境整洁,交通便利,两条水泥马路犹如两条长龙贯穿东西,…[详细]
城河村位于刘浩镇的西部,东与新群村交界,南与浩西村为邻,西通包场镇,北靠通吕运河。由原来的城河、竖河、港中、英雄四个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758人。 …[详细]
刘浩镇浩西村位于刘浩镇西南,东靠浩中,南与锦明村一河之隔,水陆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2992人,耕地面积3077亩。村民小组33个,全村共有党员78名。…[详细]
刘浩镇浩中村位于刘普路东侧,由原浩东、浩中、浩北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466亩,设有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346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9…[详细]
福良村位于刘浩镇的中南部,东与启东市接攘,南邻池鹏村,西至池鹏河刘普公路,北靠北海洪河。地理位置比较明显,交通方便;行政区域调整后有原来的三勇,福良…[详细]
池鹏村现在有人口2891人,男女劳力1397人,总耕地面积3122亩,全村辖32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员90人,东至启东市通兴乡,西至刘普线,南至周成…[详细]
周成村位于包场镇东南角,东至期岸河,南至通启河,西至池鹏河,北池鹏交界,区域优势明显。村行政区划分调整后,现在的周成村由原来的周成、新闸、窑东三村合并…[详细]
刘浩镇永康村位于刘浩镇南部,东与周成相邻,南至至通启河,与三阳镇接壤,西至江家竖河,北至凤飞村,王川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便捷。永康村由原徐窑、永康、固中…[详细]
刘浩镇凤飞村位于刘浩镇中南部,东至池鹏河,南接永康村,西邻轧西村,北至海洪河。刘普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凤飞村由原太浩、新生、凤飞三个村合并而成,现…[详细]
林英村位于海门市刘浩镇西南,北与轧西村相临,西接临东线,南接三阳镇,东接二疋校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原海洪镇南侧。全村有耕地面积2867亩,总人口3…[详细]
轧西村位于刘浩镇西南部,东与凤飞村衔接,南临林英村,西至黄家港河、临东公路,北至锦明村。轧西村由原轧西、咸康、徐圩三村合并组成/辖区现有29个村民小组…[详细]
锦明村位于刘浩镇的中部,东临凤飞村,西邻临东公路,北于浩西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方便,行政区域调整后,现有46个村民组,1488个农户,人口3…[详细]
区划代码:~400,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滨海新区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