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坝镇 | 隶属:海州区 |
行政代码:320706102 | 代码前6位:320706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车牌代码:苏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因古有银山坝以挡海潮,后堤坝决口,重新筑坝,故名。
新坝镇位于古城海州最南端,与东海、灌云、沭阳三县接壤,是市区最大的农业乡镇。占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324.5亩,水域12446.8亩。下辖16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人口30595人,其中劳动力23048人。常年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盛产大白菜、三瓜、西红柿、毛豆、淡水鱼等,是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鱼米之乡”。
【经济发展概述】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财政收入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80万元),同比增长32%;内联资金1.65亿元,完成区下目标的110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新坝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新坝镇为2018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新坝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文化旅游:
一郷保障碑刻位于海州区新坝镇廉湖广场西北角,年代为民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22年,一郷保障碑刻被列为海州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碑体向东、西、北延伸至保护栅栏,向南延伸1.
1927年为新坝乡,1958年9月改为新坝人民公社,1983年9月复置新坝乡,1999年撤乡改置新坝镇,沿用至今。
因以前有驻军屯过兵,且庄比较大,因而得名。…[详细]
明正德十三年,始祖穆建东授海运督办,由河南永城迁来海州南乡居住取名穆家庄,后得名为大穆村。…[详细]
因庄东临涟河之缺口,魏氏居此,故名。1948年改隶灌云县涟西乡,后复为新坝乡辖地。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魏口大队,1983年改为魏口村村民委员会,沿…[详细]
历史以来因樊氏家族人口比例占多数,黄氏、鲍氏家族占少数,得名为樊庄。…[详细]
因古时有一座寺庙叫做普庵寺,取其谐音普安,故名。…[详细]
因位于新坝西侧,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新西大队,1983年改为新西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何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因本有挡海潮用的银山坝,坏后重建新坝,故名。…[详细]
因距离新坝街直线四华里路,故名。1949划归大井村管辖,1962设立四里大队。1983年改为为四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姓陈的人数多,故名。1959年设立陈户大队;1983年改为陈户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武圩村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有一户姓徐在此居住种地,有一间土房,农闲时拆去上盖,留下墙匡,墙匡指的是没有上盖的土墙,故名。…[详细]
因境内旧有大海岸河堤,故名。1948年隶属灌云县城西乡。1957年复为新坝管辖。1958年设立沙杭大队,1983年改为沙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由王姓和付姓,两大姓,故而得名。1959设立王付大队,1983年改为王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旧属东海县新坝乡第五保,后由灌云县城西乡化为小荡大队,故而得名。…[详细]
因古时圩内有一地主姓朱,故名。1958年设立朱圩大队,1983年改为朱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部边上有一口大井,常年不干,故名。1948年属灌云县泊洋乡,1958年设立大井大队,1983年改为大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