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薛埠镇 | 隶属:金坛区 |
行政代码:320413109 | 代码前6位:32041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9 | 邮政编码:213000 |
车牌代码:苏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94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因清代薛姓在此兴建码头而得名。
金坛市辖镇。为江苏省名茶生产基地之一。唐宋时为游仙乡,1946年更名薛埠镇,1949年复改乡,1958年改幸福公社,1959年更名薛埠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设镇。位于市境西部,茅山东簏,距市区20公里。面积56.1平方公里,人口2.2万。常(州)溧(水)、镇(江)溧(阳)公路过境,薛埠大河源于茅山,经镇中向东汇入丹金漕河通向长江。辖东进、上水、方山、新浮、蒋家、上阳、夏宵、薛埠、绿化、曙光、青春、西坵、建国、方麓、连山15个村委会和薛东、薛西2个居委会。特产雀舌、雨花、毛峰、旗格等6种绿茶。镇办常州市第三水泥厂为江苏省明星企业。镇内上阳村的杨达河为省级文物保护区,是研究古代沙浜文化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薛埠镇位列第563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薛埠镇位列第566位。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薛埠镇(茶叶)榜上有名。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薛埠镇上榜。
2021年10月,薛埠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574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薛埠镇榜上有名。
2021年8月,薛埠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薛埠镇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薛埠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于湛墓)石马发现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于湛墓遗址,原为于湛墓前的石刻,也称为石像生,后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埋入地下。汉代开始,墓前石刻已出现。此后,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葬神道两旁多陈列有文
汉代窑址位于金坛区薛埠镇赤岗村,包括两处窑墩,分别位于鑫雨良种茶场南侧50米处与北侧20米处。薛埠镇发现有多处窑址,除了赤岗村汉代窑址外,亦有连山、罗村等多个汉代窑址分布在此。赤岗村汉代窑址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倪巷村委倪巷村127号西侧。该会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南朝北,面阔10间,宽28米,进深10米,建筑面积总计280平方米。与兆岐村人民大会堂结构相似而略有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金坛人,清代乾嘉学派中著名训诂学家,一生著述多达数百卷,所作《说文解字注》,为祖国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其墓在金坛县花山乡大坝头村边,历年荒芜,墓冢堙
仙姑村庙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镇仙姑村委北侧,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最为独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这种墓葬利用丘陵地带的山冈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
清光绪十一年(1885),设薛埠镇,后改为乡。
1949年,为薛埠乡,属朱林区。
1956年3月,改属社头区。
1958年9月,与罗村乡合并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5月,拆分为薛埠、罗村2个人民公社。
1983年3月,复置薛埠乡。
1986年3月,撤乡,置薛埠镇。
2000年1月,花山、罗村两乡并入。
2001年10月,市属茅东林场、方麓茶场、种猪场划入。
2007年3月,茅麓镇并入。
因地处交通要道,薛姓家族在此发展而兴建,故名。…[详细]
绿化社区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西阳社区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罗村:原为罗村乡,因有一座水坝,故又叫罗村坝。…[详细]
由石马大队得名。1951年3月,石马村原为石马乡属于茅麓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8月后,成立人民公社,石马乡改名石马大队。1966年-1976年,石马…[详细]
河口社区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以上阳自然村而得名。80年代,人民公社改为人民政府,上阳大队就改名为上阳村。2001年新浮村、蒋家村并入上阳村。…[详细]
因当时村子里大部分村民的家都是坐北朝南建造的,正好在村子的南面有连绵的“山峰”,故名。…[详细]
因位于方山东麓,故名。1956年拆区并乡划归薛埠乡辖。合作化时期8个自然村成立友爱高级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为方麓大队。1983年体制改…[详细]
以横贯境内的长山而得名。1949年薛埠乡属朱林区。1958年9月,与罗村乡合并设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5月,拆分为薛埠、罗村2个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古时候此地区有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花草,故名。…[详细]
因该村南部有一座窑,位于河口镇的东北部,故名。…[详细]
以小茅庵自然村而得名。1958年9月,共设环城、水北、直溪、尧塘、社头、朱林、茅麓、幸福(薛埠)8个人民公社及金城1个镇。1973年12月,薛埠人民公…[详细]
“泉江”意为泉水绵绵不断之意。1949年土改之后成立初级社、高级社,政府命名为泉江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政府命名为前岗村。1966年文化大革命,…[详细]
下杖村:位于茅麓中学以东1公里处,含东下杖、西下杖等村。…[详细]
相传东汉时期光武帝复国后曾于此地建一亭阁,故名。…[详细]
因该村大部分村民姓倪而得名。1949年4月,为倪巷大队,徐甲大队,王巷大队三个大队。1994年2月前,倪巷大队、徐甲大队、王巷大队三个独立的大队隶属于…[详细]
以地处茅山东麓而得名。1953年成立茅东初级社。1954年成立茅东高级社。1958年属茅麓公社茅东大队。1961年划归西旸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为茅…[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先的西旸镇演变形成,故名。1953年成立西旸初级社。1954年成立西旸高级社。1958年为茅麓人民公社西旸大队。1961年划归西旸人民公社,西旸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