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睢城街道 | 隶属:睢宁县 |
行政代码:320324001 | 代码前6位:3203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81.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64人/平方公里 | |
办事处地址:睢城街道睢河路16号 | |
下辖地区:28个社区 |
古镇睢城,自禹定九州,划分疆域,睢宁就域属徐州,地隶邳国。睢水东经红叶社区庙湾而过。商朝,隶属徐州蒲如国。西周时期,地属取虑国。春秋战国时期,睢城地区先后为鲁、宋、齐、楚等国所有。秦始皇统一中国,睢城地区隶属泗水郡取虑县。汉末,睢陵县治所由洪泽湖中迁徙至此,睢城镇始为县城所在地,至今1800余年。睢宁县自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置立,跨越明、清、民国,睢城一直是睢宁县府所在地。
《省政府关于调整睢宁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设立睢宁县睢城街道。以原睢城镇的中山、北陵、红叶、后园、东城、元府、和平、花园、南关、东升、杨韩、王楼、朱楼、七井、骑路、戈圩、吊桥、五里堂、胡园、青春、马园21个居委会区域为睢城街道行政区域,睢城街道办事处驻睢河路16号。
行政区划调整后,睢宁县人民政府驻睢河街道永康路1号。睢城街道行政区域面积81.92平方公里,人口20.16万人,管理21个居委会。
睢城镇是个历史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汉时睢陵县城故址。民国元年(1912年)县城设为城厢市,1917年改为睢城市,1934年7月设睢宁市,9月又改为睢城市。
196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睢城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睢城街道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睢城街道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睢城街道上榜。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睢城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1925年9月,中共徐州特别支部派遣在省立徐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共党员苏同仁(女)来睢宁创建党组织。苏同仁化名李慧应聘到睢城女子小学,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开展党的活动。她同先期由徐州回睢
睢宁县化肥厂建于1970 年,坐落在睢宁县城东北2公里睢城镇后园社区,占地面积约3.8 万平方米,有职工近400人,是当时睢宁县较大的国有企业。年产化肥(碳酸氢氨)55000 吨。1972
睢宁地藏寺座落在睢宁县睢城镇,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初,朱元璋的领兵元帅威武将军汤和第七子汤忠,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因军功任邳州卫指挥佥事。明初,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寇犯边,明皇为安抚沿海百姓
睢宁原名睢陵,西汉建睢陵县。《水经注》载:“睢水流经睢陵县故城北”,隋开皇初废县,宋金时期始称睢宁县。宋以前睢城城垣已无可考证。元代时,有土城。明初,土城周长2公里,高7.67米。明正德年间
2016年2月撤销睢城镇,设立睢城街道,沿用至今。
寓意城东生活提升,故名。民国初至1955年属胡园乡,1956年属濉河区城东社,1958年属睢城公社城东大队,1961年属睢城公社汤刘大队,1974年属…[详细]
该社区以五里堂村命名。因为从兴隆观丈量睢宁县衙大堂距离正好是五里路,又因为县衙大堂有个堂字,兴隆又是个庙堂,所以居住在兴隆观附近的村庄便取名为五里堂。…[详细]
因所处位置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段,商业繁荣、文化领先,几乎占据睢宁老城区半壁江山,因此而得名。…[详细]
寓意当地群众美好愿望,希望生活和平美好,而得名。…[详细]
由原中山居委会和红叶路以东的西胜居委会辖区整合而形成中山社区居委会。…[详细]
以西晋时本县曾名北陵县命名。1949年属睢城市城乡镇,1950年到1953年属睢城区城乡镇,1958年属濉河公社环城大队为第六、第七队,1966年属睢…[详细]
因庙湾的古老红叶树闻名遐迩而得名。1958年属睢城公社红光大队管辖,1964年镇社分设后属睢城公社,更名为庙湾大队。1983年属睢城镇改为庙湾村民委员…[详细]
因位于县城南部而得名。1949年属南关镇,1954年并入睢城镇,1964年更名为反帝居委,1983年余庄组从睢城公社并入,1984年更名为城南居委。2…[详细]
因境内胡西生产队有一个温室花园,长期种植花木,故名。…[详细]
睢宁县东关外农民种菜的历史与睢宁县城的历史是同步的。由于他们以农业为主改变为依靠种菜园为主,因此得名。…[详细]
因位于县城中心东南部而得名。1949年属睢宁市胡园乡,1957年属睢城镇,1958年属濉河公社城东大队,1959年属睢城公社,1983年属睢城镇为城东…[详细]
胡园社区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该村因杨韩庄得名,庄中有个人叫杨老韩,力量大,能用双手托举250斤重石滚子,谁家有重活都找杨老韩,庄名因他称杨韩庄。…[详细]
王楼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104国道东侧。…[详细]
朱楼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104国道西侧。…[详细]
七井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中山南路西侧。…[详细]
以美好青春寓意命名。1950年属邱集区碾盘乡,1958年属碾盘公社青春大队,1980年属睢城公社青春大队,1983年属睢城乡为青春村村民委员会,200…[详细]
据说,杨氏祖先兄弟几个因战乱、灾荒等原因南渡黄河,来到睢宁,正好居住在睢汤道两边,故名。…[详细]
100多年前,土匪强盗甚多,为防止土匪扰乱,戈姓带领族人把村庄周围全部挖沟筑圩,故名。…[详细]
在清朝乾隆年间,此地设有驿站,由马姓负责管理,马姓富有并有权势,又有很多土地,因此得名马园。…[详细]
清朝时期,朱姓大地主为防盗贼建吊桥,又称朱吊桥、吊桥圩,后得名吊桥庄。…[详细]
区划代码:~0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县城及高作的中间,距两地都是八里的距离,因而得名八里。…[详细]
区划代码:~0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徐沙河从村中贯穿而过,河南岸、河北岸都有个仝庄,历史上人称双仝庄,后来叫作仝双庄,简称双庄,社区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小仝社区得名来自睢宁县城以东十数里范围以内闻名的小仝庄。解放前夕及解放后,村、社及大队,都以这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自然庄单湾庄而得名。明代这里有一条天然河流“睢水”在此处有一个河湾,河湾处有几家单姓的在此居住,以摆渡为生,单湾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驻地居民以张姓居民多而得名三张庄。1982年属睢城公社为三张大队,1983年属高作乡三张村村民委员会,1993年属高作镇三张村村民委员会,2010年…[详细]
区划代码:~0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社区委员会所在自然庄腊园庄而得名。因该庄地势较高,土质为沙土,在解放前至解放初期,种粮食不保收,多栽培腊条,能防风、固沙,村民多有会编腊活手艺,编挎…[详细]
区划代码:~0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境内周楼家族大,很早以前有座楼,由此故得周楼此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