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

地名:洋马镇隶属射阳县
行政代码:320924114代码前6位:320924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5 邮政编码:224000
车牌代码:苏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4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23万人
人口密度:约15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以境内“洋马港”得名。

基本介绍:

中国药材之乡----洋马镇,地处黄海之滨射阳河畔,西接盐城机场和204国道,紧依新长铁路,东靠国家二级开放港口——射阳港,与国家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麋鹿自然保护区相毗邻。

中药材是洋马的特色、支柱产业,全镇药材种植及辐射面积达10万亩,品种近300个,规模种植、养殖的品种30多个。形成菊花、丹参、白术、白芷、黄芪、玄参、甘草、板兰根、薏仁、杜仲、银杏、佛手、全蝎、水蛭等十多个主导产品,其中尤以菊花、丹参为全国之最,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1997年,洋马镇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药材之乡”称号,同年,洋马菊花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19

+查看详细洋马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洋马镇(菊花等中药材)榜上有名。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洋马镇为2024年江苏省卫生镇

2024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洋马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4年5月,洋马镇被确定为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4年9月,江苏省商务厅确定洋马镇为第三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文化旅游:

洋马十里菊香园

射阳洋马十里菊香园,座落于“中国药材之乡”射阳县洋马镇境内,是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近十万亩,品种近三百个,形成了菊花、丹参等10多个主导药材产品,其中

贺东村

【贺东村】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位于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距县城 15 千米,国道 228 贯穿全村南北,村庄沿河而居,整齐划一,水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50% 。每当春天油菜花,初夏玫瑰花、金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前为养马场,又称洋马港。

清乾隆五年(1740)改称洋马港。

1956年撤射阳县特庸区改设洋马乡。

1958年部分区域与黄尖乡合置旭日人民公社。

1959年改为黄尖人民公社。

1981年从黄尖人民公社划出析置洋马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洋马乡。

2000年8月,撤乡改制洋马镇,沿用至今。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黄海社区

因原黄海公路纵贯境内而得名。1959年建队时,名黄海大队、洋港大队。1983年,黄海大队更名为黄海村,原洋港大队划出第四组设洋马街道居委会。2001年…[详细]

港中社区

由洋港、中闸两村各取一字得名。1943年建村时,名洋马村、中心村。后有挡潮小闸,中心村更名为中闸村。1958年,分属洋马大队、中闸大队。1983年,为…[详细]

贺东村

由贺丰、东移两村各取一字得名。1959年,分属贺丰大队、东移大队。1983年,为贺丰村村民委员会、东移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4月,撤销贺丰村村民委员…[详细]

新灶村

以境内原属新灶行政乡取名。1959年,名新灶大队。1977年,新灶大队划出一部分建南灶大队。1983年,为南灶村村民委员会、新灶村村民委员会。2001…[详细]

北邗村

因地处陈家涵、孙家涵以北,名“北涵”。1941年,盐东县第三区区长成克坚来此,改“涵”为“邗”称“北邗”。…[详细]

药材村

因该村主产中药材而得名。1958年,分属友盟大队、黄尖东移大队。1979年,从黄尖东移大队划出建东移药材场。1981年,为洋马公社药材场。1983年,…[详细]

兴垦村

当时此地有烧盐的灶户,由“废灶兴垦”之意而得名。…[详细]

潘东村

由潘墩、东辉两村各取一字得名。建政初期,分属腰沃村、潘墩村。1958年,分属东辉大队、潘墩大队。1983年,为东辉村、潘墩村。2001年4月,合并潘墩…[详细]


以下地名与洋马镇面积相当:
到洋马镇必去著名景点

洋马镇相关名人

洋马镇特产与美食
洋马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