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合沟镇 | 隶属:新沂市 |
行政代码:320381105 | 代码前6位:320381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400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因村南有条大洼沟,沟中蛤蟆甚多,故有蛤蟆沟之称,传为村名,清代始演变为合沟。
新沂市合沟镇地处邳、新、郯两省三县交界处,大沂河、白马河、浪清河、十里长沟穿境而过,土地肥沃,水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蚕桑12000亩,石榴15000亩,银杏8000亩。全镇人口5.5万,2002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800元。
合沟素有“千亩渔塘万亩桑”的美称,曾被徐州市誉为“徐州蚕桑第一镇”,12000为桑 园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年产优质茧100万担,3500亩高标准水面养殖成为该镇收增的又一大“亮点”,水产品年产量达3500吨,产值达2000万元;每年五、六月间,沿新马公路两旁的10000多亩石榴,花开似火,争研斗艳,吸引无数处地客商前来参观考
2022年1月,合沟镇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1年10月,合沟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5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
2017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合沟镇为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文化旅游:
合沟镇前八杨村发现的“花城遗址”,位于沂河东岸。现为高出周围地表的台地,方形,面积约10万平方。据调查,花城建于汉代,周围原有夯筑城墙,现以毁坏,东部、南部有护城河两段,地表可采集到绳纹陶片
合沟镇郇楼村位于江苏、山东交界处,郇楼村西北3000米有东汉墓群,共有9处墓地,山东郯城县涝沟5处,新沂郇楼村4处,当地称为“白马墩”、“大林墩”、“三林墩”、“小墩子”。
1996年3月设立合沟镇,隶属于邳州市。
1998年12月29日,由邳州市划归新沂市。
因村部驻合沟而得名。合沟村,元朝初年,桑杨二姓迁此定居,建成村落。因村南有条大洼沟,沟中蛤蟆甚多有蛤蟆沟之称,即为村故名,清代始演变为合沟。…[详细]
明洪武年间,姚姓迁此定居而得名。明清时属邳州招贤乡赵庄社合沟圩。民国年间属邳县小河乡第二区第七团,后为沂东乡。建国前属山东郯城县第五区合沟乡。1953…[详细]
明弘治年间,杨姓迁此定居建村,因有子8人取故名八杨庄。清代和民国时称作“八甲杨”系八家杨之误。…[详细]
明万历年间,彭氏迁此定居而得名。明清时属邳州招贤乡赵庄社合沟圩,民国年间属邳县第二区第七团沂东乡、小河乡,1948年属山东郯城县第五区华邑乡,1953…[详细]
马场村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合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王庄村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合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清乾隆年间,陈姓在此建村。因村西有南北小沟,来往通行不便,一村民以一块青石碑作桥,故名。…[详细]
房庄村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合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村东原有苏鲁两省界沟,故名。明清代属邳州招贤乡小沂社,民国初年属邳县第二区第八团沂东乡、郇楼乡,1948年属山东郯城县第五区界沟乡,1953年划归邳…[详细]
明洪武年间,窦氏在此建庄取故名窦庄。三年后在村北五里多又建一村,为区别窦氏来邳始居与分支称窦老庄。…[详细]
明万历年间,尹姓在此居住,并在村边一条长路上兴办集市,取故名长路集,又故名长龙集,后简称长集。…[详细]
宋朝初年,郇姓大户在此建宅,宅内有楼房十余座,村周筑有护村土圩取故名郇家楼圩。清康熙年间,郇姓因故全部迁出,窦氏五世迁居此村,仍沿用原故名,建国后简称…[详细]
明万历年间,曹姓在此建村,以姓取名曹庄。…[详细]
明万历年间,朱姓迁此定居,建南北二村,该村在后故名。…[详细]
明万历年间,朱姓迁此定居,建南北两个村落,该村在前而得名。…[详细]
明末清初,杨姓迁此定居建村,四周筑有护村土圩取故名杨家圩。建国后,简称杨家。…[详细]
明万历年间,孙氏在此建村定居,村址为高集北,一个大湖坡,称“后湖”。…[详细]
明嘉靖年间,高姓在此定居,兴起小集市,取故名高兴集,建国后简称高集。…[详细]
明万历年间,吴姓在此居住得名吴家。明清时期,属邳州授贤乡大沂圩。民国元年属邳县大沂乡。民国三十七年属邳县合沟乡。建国初期属山东郯城县第五区高集乡。19…[详细]
因村庄中有条小河,故名。明清时期,属邳州招货乡赵庄社小河圩。民国元年属邳县小河乡。民国三年属邳县第二区七团小河圩。民国三十七年属邳县沂东乡。建国前属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