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楼王镇 | 隶属:盐都区 |
行政代码:320903102 | 代码前6位:32090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3.84万人 | |
下辖地区:6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因人民政府驻地楼王庄而得名。
楼王镇地处江苏省盐城市西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千年古镇,素享“鱼米之乡”“铸造之乡”和“民舞之乡”美誉。楼王镇土地面积6930公顷,耕地面积3254公顷,14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1691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4.06亿元,财政收入1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
楼王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盐金国防公路横贯全镇。紧靠新长铁路、二○四国道、盐宁一级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公路和盐城机场,镇域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楼王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镇现有工业企业66家,其中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
2023年12月,入选盐城市2023年市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名单。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楼王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异育银鲫)。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楼王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楼王镇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楼王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楼王镇上榜。
2015年8月,农业部认定楼王镇为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楼王异育银鲫)。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楼王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顾氏宅主体三间,是清早期古民屋建筑。由于房主已过世,加之没有儿子继承产业,虽有女儿,但又无能力过问修建,使得房屋已大部残破。目前,大门紧锁,庭院杂草丛生。从残留的房屋部件看,仍有较高的保存价
姚氏草房,主房三间,墙体为泥砖为主,屋面以茅草覆盖,为六、七十年代主要的普通民居。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草房已不多见,目前,姚氏草房保存完好,独有风格,体现时代印记。
丁马港地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西南,与建湖、宝应接壤,丁马港老街主体南北宽约3—5米,东西长200多米,地面青砖铺砌,东西向,向南不远有一人工河道。临街南北二面均有商铺,商铺房屋大多为清
马氏(马少山)宅为三间民居,座落在楼王镇朝阳居委会,是一清代中晚期建筑,房屋建材以木料、青砖石混为主,大门厅砖雕独具特色。目前,总体构架墙体保存较好,且有房主居住。房屋约60平方米,庭院10
楼王镇供销社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砖瓦结构,临东西向街道,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普通民房式,只是临街一面的屋檐上加砌了女儿墙以体现门面特色。如今“楼王供销社”字样仍然清晰。
1957年置楼王乡,以驻地楼王庄命名,1958年定为楼王人民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时复为楼王乡,1987年撤乡建镇为楼王镇。
以境内朝阳河桥而得名。1987年,由楼南村划出三个组成立朝阳居委会。1992年,与立新居委会合并为新的朝阳居委会。2001年,由原朝阳居委会、楼南村合…[详细]
以境内有座文昌宫而得名。1958年为福中大队。1983年,改为福中村。1988年,成立文昌居委会。2001年,由原文昌居委会、福中村合村并组为新文昌居…[详细]
以驻地厉家庄而名。1958年建队时,为厉村大队。1983年,改名厉村。2000年,更名利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以驻地北龙港得名。2001年,由原北龙村、张于村合村并组为北龙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以驻地南龙港命名。2001年,由原龙东村、龙西村合村并组为南龙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以龙兴高级社而命名。2001年,由原龙兴村、水产村合村并组为龙兴居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沿用庆丰高级社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立庆丰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设为庆丰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原庆丰村、顾丰村、塔院村合村并组…[详细]
由周花、马季、果园三个自然村合并时,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以驻地江家庄而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立江庄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设为江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原江庄村、沿南村和兴兰村合村并组为新…[详细]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张新祥而命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立新祥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设为新祥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原新祥村、利丰村合村并组…[详细]
取姚家庄、顾家庄两姓氏而得名。2001年,由原姚中村、顾村合村并组为姚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丁马港村:位于盐城西乡的边缘,和宝应、兴化、建湖接壤。…[详细]
因驻地仁义和气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立仁和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设为仁和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原仁和村、吴桥村合村并组为新仁和…[详细]
以境内的凌家墩子,庞家沟各取一个字而得名。…[详细]
以境内有一条东西大河池沟河而得名。2001年,由原射中村、北黄尹村合村并组为凤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唐时筑土城于此,以村庄坐落在城门楼旁而得名。…[详细]
由新丰、楼范(部分)、楼西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新楼。…[详细]
因驻地公兴片而得名。2001年,由原三星村、范河村和龙窝村合村并组为公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由郭村、杨楼合并,各取一字得名,郭杨村。…[详细]
相传汉时有张姓在此种田,故名。2001年,由原西汉村、福兴村合村并组为汉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有果树林场而得名果林村。2001年,由原张杨村,柯郑村,楼村合并为果林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有蟒蛇河而得名。2001年合村并组时,由原潘刘,颜宋,西姜三个自然村合并为蟒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庆西堤西部而得名。2001年,由原封葛村、罗才村合村并组为庆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地处池沟河以南而得名。2001年合村并组时,由原桑杨村,黄尹村合并为凤南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嘉庆元年,一姜姓从《封神演义》中“伊尹耕子有莘三野”而名。…[详细]
因村庄四周环水,像涓涓溪一样,潭是庄名,故为潭溪村。…[详细]
由潭西村,垛田村名取一字合并而成。2001年合村并组时,由原潭西村,垛田村合并设立潭田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顺北乡而得名。2001年,由原泗颜村、岳河村、垫堡村三村合村并组为顺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