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联圩镇 | 隶属:新建区 |
行政代码:360112111 | 代码前6位:360112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1 | 邮政编码:330000 |
车牌代码:赣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6.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9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流水洞街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联圩地区是以圩堤并联组成,故名“二十四联圩”,简称联圩。
[概况] 联圩镇──明文渊阁大学士张位(宰相)的故乡。地处新建县东北部,赣江下游,鄱阳湖滨。境外三面环水, 草洲肥美,境内湖港纵横,沃野广袤。全乡有27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115个自然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全乡 5435户,人口3.2万人。长期以来,农业是联圩乡的经济支柱,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产量及销售量占新建县的 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种养、加工等新兴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为联圩乡经济的持 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99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完成农业及工商各税230万元,名列新建县前茅,被 誉为""鱼米之乡""。 联圩乡交通十分便捷,昌北机场近在咫
2023年7月,2023年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出炉,联圩镇入选。
春秋属吴地,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始属新建县。
1949年属新建县第四区,1951年划归第十一区。
1954年划归樵舍区。
1958年由昌邑、芦洲、路司口三个乡设联圩公社,1961年初成立联圩区,同年底撤销联圩区并入樵舍区,1968年将芦洲、路司口、昌邑、沿江(渔业社)合并,复设联圩人民公社,1971年10月,将“下十二联圩”划分成立昌邑公社和昌邑良种场,“上十二联圩”地区仍称为联圩公社。
1984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联圩地区是以圩堤并联组成,故名“二十四联圩”,简称联圩。…[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象湖”指湖形似象。“象湖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象湖地片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联庄”指以三村联合;“联庄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联庄自然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为明星、辉星两个初级社,1958年转芦洲公社为肖淇大队,1984年肖淇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洲共有两洲,以水塘为界,因位于塘的南面,故名前洲。“前洲村民委员会”指位于塘的南面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洲共有两洲,以水塘为界,因位于塘的西面故名后洲;“后洲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塘的西面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港下村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处赣江支河,垾牢保收之处,希望种植水稻年年丰收,温饱解决而得名,取之丰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置靠近江边一带,而取名沿江。“沿江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沿江自然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为四区9保,1949年后改为劳动,河下两个行政村,1955年划为鱼农,鱼谷,鱼粮四个初级社,1957年主转为第三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沿…[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1949)属芦洲乡10保,1949年划为马洲行政村,1955年为增产,上升两个初级社,1958年成立马洲大队,1984年更名马洲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连前村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兴旺发达之意而得名。(1912-1949)属第四区旺德乡88保,1955年划为建设、爱国、新民三个初级社。1957年转为第四高级社。1958年并为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成立均洲大队,1984年更名均洲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家”指万姓在此居多;“万家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万家自然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鹭鸶在我村庄抓鱼得名鹭鸶口,后土话谐音为“路司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岸”指位于官港河东岸;“东岸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东岸自然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塘港”指立村小港两岸土墩上,村前后有大池塘;“塘港村民委员会”指驻地在塘港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1949)为88保,1957年划下堡高级社,1958年改为下堡大队,1968年五星大队与望城公社五星大队同名故改名为下堡大队,1984年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1949)为鹭鸶口乡89保,1955年为五星、北星初级社,1962年属鹭鸶口公社下沙头大队,1984年更名下沙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落于河道拐湾堤垱上,故名。1958建湾上大队,1984年更名湾上村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2年成立浮洲大队,1984年6月更名浮洲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成立大圩大队,1984年更名大圩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始建,1968年并入大圩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大洲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洲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人们以丰收盈益之愿,取名丰盈,后改于丰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1年成立黄潭大队,1984年更名黄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