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麟乡 | 隶属:于都县 |
行政代码:360731205 | 代码前6位:360731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车牌代码:赣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8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7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地下关村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黄龙,以地形得名。因四面黄泥岭多,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山瘠似龙,故名。因与大余县黄龙公社重名,于1983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黄龙公社更名为黄麟公社。
黄麟乡位于于都县东部,距县城27公里,323国道、厦蓉高速和赣龙铁路三线穿境而过,东邻会昌县小密乡;南至于都禾丰镇;西接于都梓山镇;北靠宽田、沙心乡,是于都县的东大门;全乡国土面积为187.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0557亩,山地面积23万亩,脐橙种植面积1.35万亩,全乡辖20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93户35044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加快推进于都振兴发展,实施“三区引领四化”和“建设幸福于都”发
2013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黄麟乡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建于清末,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由于都县宽田乡迁驻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瞿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黄龙、于阳合并属东乡悌区(梓山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黄龙、于阳保联属第三区管辖,区治梓山;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黄龙、于阳乡合并为自强乡,乡公所设在黄龙圩。
1949年9月,自强乡属第三区,区治梓山;1950年4月,境域组建了黄龙、公馆、桃溪、于阳、朱田等乡,隶属梓山区;1958年9月,黄龙公社成立;1961年8月,黄龙公社分出朱田公社;1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从前公馆盐湖脑盛产食盐,为收缴盐税,此地为设立关口,位于上关下方,称为下关。…[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房屋座落于山坑岭脚下的小溪边上,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淤泥湖畔田多,传说在宋代时期,此地发生过一次地震,将这个村庄原居民的丁氏淹没,造成一片汪洋,故称“淤洋”,随着历史年代的变迁,群众认为原名不吉祥…[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朝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建村,境内群山绵延,溪流纵横,田少山多,且盛产油茶,故名大岭。…[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部驻远坑村,大部分村庄建在山坑岭脚下,坑门较长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古时桃子树多,村庄又有一小溪,所以称桃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房屋建在塅边山脚下,故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梓山区自强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宽田区于阳乡,1958年属于阳公社称下堡大队,1968年…[详细]
迳尾村地处黄麟乡东北部,共有山地面积8700亩,耕地面积1388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261户1350人,全村共有党员29人,村“两委”干部6…[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梓山区自强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宽田区太南乡,1958年属黄龙公社称太南大队,1984年改称黄麟乡太南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馆村部原地址叫茶棚子,供过往广东、福建的客商落脚住夜之点。后建村时,取其意而得名公馆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前原有一口大水塘,比较深,似井,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罗氏居多,地处上关西边,故名罗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公馆盐湖脑盛产食盐,为收缴盐税,在此地(原阳公庙)设立了关口。此地为第一关口,故称上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梓山区自强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梓山区黄龙乡,1958年属黄龙公社称黄龙大队,1984年改称黄麟乡黄龙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四面群山叫虎山,后来山上树木多又叫富山,苏区后因山青水秀得名湖山。…[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大队部驻在杨屋村故称为杨屋大队,现名称杨屋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大队部驻地门前有一条河(澄江),在它的下端有一个水潭,以后经过历代的演变,故称为盐潭。…[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岭脚下,故称为岭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梓山区自强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梓山区黄龙乡,1958年改属朱田公社称岭下大队,196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于山坑里,过去常住有流民乞丐,故得名流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未期,该地是朱氏在此开基,房前屋后都是朱家的田地,故称为“朱田”,朱氏走后,由何氏继居,仍称朱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