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观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 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初读感知大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相互交流点评。
  3、学生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4、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5、教师点拨。
  (四)、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1、学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师生、生生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语句,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五)、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升华情感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三、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 ②如履平地( ) ③一舸无迹( )
  ④鲸波万仞( ) ⑤珠翠罗绮( )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 ⑧席地不容___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由好学资源网教师随笔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