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庙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朝中期此地就有人居住,现此地马桑树已绝迹,偶而涨水时可淘出马桑棒,马桑溪在抗日战争时期修铁路时被填平。 三十至五十年代是以水上交通为主。 码头为实体,靠成渝铁道线大渡口火车站为支撑点,形成了大渡口区商贸集聚地。 2002年1月28日由马桑溪、阁老溪、大渡村三个居民委员会缩编为大渡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4年11月29日由于大渡口区城市规划项目,将原大渡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马桑溪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
1958年后,“庹家坳”取名工人新村,1972年改名钢铁一村,1981年恢复为现名。 庹家坳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因当时此地由十八冶家属楼组成,而十八冶又是从事基础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取十八冶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故原称基建村。 由于居住人群较多,成立了基建村居民委员会,2002年对社区进行调整,将基建村与九三段合并,称九官庙第三社区。 2004年11月28日对社区进行调整,将原九三社区和原九二段一部分合为一个社区,大渡口区扩建新城,新城区有一条锦霞大道从境内穿过。 因此取名为锦霞社区,锦霞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4年11月28日成立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 |
百花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