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1993年原市中区涪江西岸设涪城区,以古地名为名;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涪县,因治地近邻涪水(今涪江)得名,西晋永嘉元年(307)更名涪城县。

以游仙观得名据晋代葛洪《神仙传》,汉代云游天下仙人李意期曾在此修炼,后人修游仙观以作纪念,故名。

元中统五年(1264)石泉军为改安州,明洪武七年(1374)改为安县,2016年4月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州名,州以境内龙安山得名;另说县名起于龙安,或取安抚西羌之义。

因县西有三台山得名;据清嘉庆《三台县志》:县以三台名者,盖以城西最近一山有台三层,如阶级然。

西魏恭帝二年(555)改北宕渠县置,以近盐井,因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旧有秦亭并富有盐井得名。

据《太平寰宇记》:县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故名。

北周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以此江为名;唐贞观八年(634)析出石泉县,永徽二年(651)北川县并入石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改现名。

西晋太康元年(280)广武县改现名,阴平郡与广武县各取一字为名。寓“天下太平、休兵罢武”之意。

市沿县名;因古江油县在今平武县东南,地当涪江出山之口,谓江水之所由,故名;另说因涪江水清澈如油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名系油溪而来。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