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各街道地名由来

积玉桥,据《江夏县志》记载为鲫鱼桥,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石桥内空丈余,春夏涨水时,居民多在此桥孔处捕鱼,以鲫鱼居多,故称鲫鱼桥。后群众以美好愿望出发,将“鲫鱼桥”雅化为“积玉桥”。

20世纪初,修建粤汉铁路时,比利时的金达等外国人以修建铁路需要住宅为名,在此地建了4栋西式小洋楼而得名“洋园”。1961年5月,武昌区人民政府对街道进行了重新调整时,将“洋园”改名为杨园。

相传长江干堤武昌月亮湾堤段,由于江水直击干堤,曾多次溃口成灾,致使周边地区成为水乡泽国,逐渐形成湖塘和沙滩地。后有一徐姓者来到此地居住耕种,并将所种地分东菜园、西菜园。20世纪初,粤汉铁路兴建,铁路、码头工人渐增,且大都是用杉树皮搭棚居住,由此得名,街道也以此得名。

因清康熙三年(1664年)粮道官署设在此地而得名。

以辖区内中华路命名。中华路横贯辖区,道路东西走向,东接粮道街,西至长江的中华路码头。

因“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位于辖区内,故名。

以辖区内的紫阳湖之名命名。

以境内的古白沙洲而得名。古白沙洲为长江边一沙洲,明代中叶始有此名,常为江水淹没。清末武金堤修筑之后,白沙洲大部围在堤内涸为陆地。

辖区位于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而得名的首义路旁。

因境内的主干道中南路而得名。

水果湖原本是指东湖的一个湖汊(即东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东湖主水体连接部位相对窄小),现在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水果湖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譴econ">

因辖区内的珞珈山得名。珞珈山驰名于世,原名逻珈山,1929年闻一多先生参与筹建武汉大学时将“逻珈”二字按谐音改为“珞珈”,自此“珞珈山”之名沿用至今,街道以此得名。

以辖区内有名的风景点白云洞命名。

因辖区位于原南湖飞机场旧址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