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浔中镇因位于龙浔山地域的中部得名。

龙浔,因群山龙蟠,浔水东流之地势,故名。

相传河南温县颜姓、荥阳郑姓、德化上涌桂格郑氏后裔自唐末始,陆续迁徙该地开发,聚族而居,形成硕杰、泗滨、东山洋3个大村落,取名三班。

龙门滩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龙门滩水库区北侧山坡而得名。

据《六桂方氏族谱》载:莆田梅峰方姓之祖原姓雷,后方姓由莆田入德化,为纪念先人姓雷及居住地梅峰,故名雷峰。

《太原郭氏族谱.序》载:高山环抱,浐、芹二溪汇合,绿水青山,景色翠秀,可比“蓝田种玉”,故有“蓝田”之称。因方言“蓝田”与“南埕”相近,遂谐音为南埕。

德化的浐溪、涌溪于境内汇集东流,经永泰县注入闽江,故称水口。

赤水,古称赤水格,又名锦水。赤水含有以锦水制赤水之意。相传宋绍兴三年,曾有客商在赤水街北二里之牛棚格下建店铺,但生意萧条。当时有位阴阳家陈朗赞此地钟灵毓秀,只嫌双髻山丙向属火,恐有火灾之虞,遂发动居民开筑楼梯岭、锲石龟、修水巷、砌七星火、建德水殿以制火邪。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正式迁移现址,称赤水街,宋代即设关防要隘,置赤水兵铺、三县寨,明代设高镇巡检司于湖岭下,清代设赤水格市,后改称赤水镇。

唐开元十九年(741年)上涌地处尤溪县南部,为尤溪县三十都,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闽王王延均令归德场为德化县。从此德化始为县建制。上涌镇属德化县的辖区之一。德化县建县的一千多年中,地名多次更改,上涌镇的旧名,曾用名有上壅、上涌、涌邦、祥永、桂涌、尚养。

葛坑镇因昔时盛产葛薯,境内峰峦迭起,坑谷纵横得名。

昔称尚苑(上碗),是黄氏世居之地,宋、元时期生产陶瓷而声名远播。明代奉旨烧制瓷床贡品不就,遭官府抄家灭族,只剩黄氏一女儿幸免于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李仕钦入赘黄家接继黄氏产业时,立下誓言欲盖斯德,即盖德,别名大德,俗称薄德。盖德因而得名。

美湖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村得名。据古代上岸小湖、美湖一带巨富,设三大粮仓,上岸第一仓,小湖第二仓,美湖尾仓,谐音“尾村”又演呼“村尾”,后雅化“尊美”,1951年建美湖镇,以主村尊美、小湖取尾字命名。

杨梅乡以乡人民政府驻地村得名。传说张厢使游览至此,在杨梅树下休憩,后建房居住形成,故名。

汤头乡有因该地石公格内有一汤泉,附近的岭脚(汤岭)、汤埃均有汤泉(温泉),方言称“汤头”故名。

桂阳乡因当地多桂树且地势向阳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