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是康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平洛镇因镇政府驻平洛村而得名。

以驻地有一古城堡而得名,相传为杨氏西征时构筑。

岸门口镇因地处燕子河与中节河交汇处,且街道民居门面向街,后檐临河,屋基多建于河岸,故名岸门口。

两河镇因镇政府驻清河与麻柳河交汇处而得名。

以川坝较长而得名。

云台镇因镇南有云台山而得名。原名白马关,系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所设。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白马关设立康县县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址迁于岸门口后,更名为云台。

阳坝镇因梅园河流经境内,两岸分为阴坝,阳坝,街道及镇区建筑多在阳坝,因此得名。

王坝镇因乡政府驻王家坝村而得名。

相传碾坝镇政府驻地附近有一古老碾盘,故名碾子坝,简称碾坝。

豆坝镇因为豆姓人先来此居住而得名“豆坝”。

相传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年),有黑胡子杨大人率兵西行,途中儿子掉队,在隘口回望儿子,故名望子关。

清康熙六年(1667年),在大南峪镇一带改设大兰驿,因谐音而得名大南峪。

因此地居民大部分姓周故得名。

明末清初,邱家坝有一寺院,修建在自然形成的土台上,名寺台,沿用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