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武灵镇原为城关镇,因战国时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 |
东河南,原名“滱阴堡”,明代初建村。过去唐河称“滱河”,该村西北部有一地名:“阴崖湾”,故取名“滱阴堡”。后因该村地处阴崖湾东面,滱河南岸,改名东河南。 |
上寨,据山寨取名,明初建村。下寨南村后有一座山,名曰:“寨梁”,传说宋朝有一大将,因战败而率领全部人马逃至此山安营扎寨,占山为王,到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待机东山再起,但后事不详。该村位于此寨上方,故名。 |
因乡人民政府驻落水河村得名。相传旧时本县曾遭受特大水灾,洪水涨至该村水突然下降,故取名落水河。 |
相传战国时期,赵王由此而得一块璧玉,名曰“和氏璧”。其璧珍贵,为纪念此地而命名“赵璧”。后因“璧”字繁杂,人们习惯写成了“赵北”。 |
因居民大部分姓石而得名。 |
相传古时候这里的人非常好客,常对过往来人留客,后来随着道路交通的便利,便改名为柳科。 |
白崖台,原名白牛台,据传宋末时,在今白崖台村南一里处的刘家沟,有一户曹姓人家居住,并养一头白牛,常在今白崖台放牧,后迁来居民在此建村取名白牛台,后人将白牛台讹传称白崖台。 |
因从洪洞大槐树迁移居民建村,地形和石头颜色是红色而得名。 |
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载:灵丘县有下关顺城寨,为下关最早的文字记载。清光绪《山西通志》载:“铁岭口北之下关镇为最冲,今设厘卡而得名。下关,据传明初建村,古代该地是重要的军事关隘,素有“上关至下关,十五长的关”之称,此村位于该关口之下,故名。 |
据传村里有两条龙,一条石龙一条土龙,而河漕中间有一圆形孤山呈二龙戏珠状,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