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因小店村而得名。村落形成于北宋初年,宋毁晋阳城后,该地成为新建的平晋现成向西通往晋阳故城之汾河渡口要的。初有小片客栈,后商贾汇集成村。因店小且多,故称小店。明嘉靖《太原县志》载:“小店堡,本永安堡,乃四达道也。”1954年,太原市第四区改成小店区,区政府驻小店村。1970年,太原市郊区划分为南、北郊区,南郊区政府驻小店镇。1997年太原市调整小区行政区划,将原南郊区改为小店区。

因迎泽门而名。明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迎泽门(又称大南门)为八大城门之一。太原解放后,在大南门外修建了迎泽大街、迎泽公园、迎泽宾馆等。1997年,太原市调整辖区行政区划,以“迎泽”为名将原南城区改为迎泽区。

杏花岭为该区一区片名,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第三子朱㭎被封为晋王,驻节太原。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对太原城进行扩建,在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晋王府,并在府内建起了花园。因园内多植杏树,且地势较高,得名“杏花岭”。

很久以前,该地区大量生长着一种尖且带刺的花草,故名。

因柏树林而名。太原解放前,当地居民在此大量种植柏树,因数量众多,故称“万柏林”。1954年,太原市第五区改称万柏林区。1997年太原市调整辖区行政区划,以“万柏林”为名将原河西区改为万柏林区。

因晋水而名。地处晋水源头,故名。

由清源县和徐沟县两县首字合并而名。清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清源水而名。民国5年(1916年)废清源县并入徐沟县,原县治改为清源镇,次年复制清源县。徐沟,因金水、嶑峪二河汇流徐徐而下,涨冲喂沟,其城以旧沟为限而筑,故名。

汉置阳曲县,在今定襄县境内。《二十五史补编汉书地理志补志》载:“应劭曰: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名。

以古代楼烦部落得名。历史上曾有过娄烦国、娄烦郡、娄烦监、娄烦县等行政建置,但治所大都不在今境内。其作为今娄烦特定的地名称谓,当始于唐。唐龙纪元年(889年)置娄烦县。之后,时废时置。明初废县为镇,入静乐县。1971年,重置娄烦县,属吕梁地区。1972年,娄烦县划归太原市管辖。

城,简称故交、故、古词义相同,渐演变为古交。清为古交镇,1958年,成立古交矿工区,1988年改称古交市。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