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始建于北魏。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出现,因为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中铺,后改为东关。因镇政府驻扎该村,故称城关镇。1984年更名无极镇。

相传西汉时该村街内为一古河,人们分居两岸,为便于相互往来,在河上建起七座小桥,以此取名七汲。

唐代有张、段、固三姓首先在此定居,合三代之姓取名张段固村。因镇政府在此村称之张段固镇。

因镇人民政府驻北苏村而得名。唐代有苏烈坟在此,该村兴隆碑云:寺后有苏烈坟,相传“打开苏烈坟,世上无穷人”,说坟内藏有当日谷,当日种当日收,苏氏原系此地人,取名苏村。唐后期一部分人迁往村南称之南苏,此村遂名北苏。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郭庄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郭庄村而得名。

明代“靖难之变”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陈姓大夫在此立庄取名大陈,因镇政府在该村称之大陈镇。

清光绪载:“汉侯坊陵高耸如山,传为古迹。在县西13华里《环宇记》中山靖王刘胜七代孙封资亭侯,弥子(外甥)葬于此,号为侯坊陵……”,冠以方位陵以东取名东侯坊。因乡政府驻东侯坊村,称之东侯坊乡。

唐代有一姓李官员在此修建通往县城大道,故取名李城道,后演变为里城道,乡政府驻地该村,定名里城道乡。

相传,明代原有白氏三兄弟居于北苏,后来一迁郭庄,一迁高头,一留北苏。高头村址地势低洼,常受水灾,人们向往高地,其意而名曰高头。因乡政府驻此高头村,名高头乡。

传明代之前境西北有桃花村,一夜之间被“臭虫”吃光。明代靖难之变后郝、张两姓在此定居,取名郝张村,后随字音演变成郝庄。

因乡人民政府驻南流村而得名。南流原座于沙河故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人称南“难流”,清朝兴修水利,引水向南,改“难”为“南”称南流。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