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属新安县。 宋、元、明、清属西安县。 1912年属衢县。 1920年于城区设峥嵘镇。 1930年分设鹿鸣、峥嵘2镇。 后多次分合。 1949年以峥嵘镇置县级衢州市,属衢州专区。 1950年衢州市并入衢县。 1981年改衢县为衢州市(县级),属衢州地区。 1985年衢州撤地设市,析衢县上街、下街、衢化3个街道和柯城等9个乡置柯城区。 2001年浮石、下张2个乡划归衢江区,原衢县航埠、石梁2个镇和七里、九华、沟溪、华墅4个乡划入。 名称沿用至今。 |
原地属太末县。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县始置新安县。 晋太康元年(280)设信安县。 唐咸通年间(860—874)设西安县。 宋、元、明、清沿袭,先后隶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衢州路、衢州府。 1912年设衢县。 1948年,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于县城分置衢州市(县级),其余区域仍为衢县,县人民政府迁樟潭,属衢州专区。 1951年撤市并入县。 1955年改属金华专区。 1958—1961年常山县曾并入。 1960—1983年龙游县曾并入。 1981年4月改为衢州市(县级)。 1985年设衢县,隶衢州市。 2001年撤衢县,设衢州市衢江区,名称沿用至今。 |
建安二十三年(218)分新安置定阳县,为常山建县之始(据《水经??浙江水注》补注附图标注,常山港古称定阳溪水,为境内第一大河,县名当来源于定阳水名)。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定阳县并入信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复置定阳县,武德八年(625)复并入信安县。 唐咸亨五年(674)分信安置常山县。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常山县改名为信安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复名常山县。 1958年10月撤销常山县,并入衢县。 1961年10月恢复常山县。 名称沿用至今。 |
开化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距今1028年历史。 开化春秋属越国,战国属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置新安县(今衢江区),今开化地域为新安县的一部分。 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分新安置定阳县(今常山县),开化属定阳。 唐咸亨五年(674),置常山县,今开化地域属常山。 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王钱弘俶分常山县西境的开源、崇化、金水、玉田、石门、龙山、云台七乡置开化场,“开化”一名即由开源、崇化二乡各取一字而得。 太平兴国六年(981),应常山县令郑安之请,升开化场为开化县,属衢州。 元、明、清三代相沿未变。 民国初年属金华道。 民国16年(1927)废除道制,直属浙江省。 民国24年(1935)年,设衢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开化属之。 1949年5月4日,开化县解放,属衢州专区。 1955年,衢州专区撤消,开化县属建德专区。 1958年12月,建德专区撤消,开化改属金华专区。 1985年5月,撤消金华专区分置金华市,衢州两省辖市,开化县属衢州市至今。 |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于姑蔑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也是浙江最早设置县级建制的县之一。 太末亦称大末。 王莽时更名末治,亦称末理。 东汉复名太末。 唐武德四年(621),置縠州及太末、白石2县。 白石以山得名,县域有白石山。 唐武德八年(625)州县俱废,属信安县地。 唐贞观八年(634),析信安、金华,以原地域置龙丘县。 唐垂拱二年(686)隶衢州。 唐如意元年(692),折置盈川县,县以境内水名。 唐元和七年(812)省盈川入信安。 吴越宝正六年(931),吴越王钱镠以“丘”不祥,改称龙游。 宋宣和三年(1121),因有诏讳龙字,改龙游为盈川。 绍兴元年(1121),改盈川为龙游,之后此名未变。 1949年属衢州专区,1959年12月,县建制撤销并入衢县。 1983钠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