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及三国时期孙皓都曾在此造船,因而得名。民国时期一度分为汾华、河金两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改称城关镇,1982年复称吴航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及三国时期孙吴都曾在此造船,因而得名。

《长乐六里志》有释: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因为,军营前的地域,是一片田地,依靠闽江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一年稻有两熟,确保旱涝丰收。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在营前临江的地方,古有瀛洲寺。时因地名而立匾,而地名因寺而传布。

位于市境东部,因处港湾地带,原有漳江通此,故名。

境内原为荒漠沙滩地带,俗称“凤母沙”。1956年国家投资在此修筑堤坝,建立国营农场,取方言谐音为文武砂农场。1971年改农场为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1992年撤乡建镇。

原名鹤峰,宋为昌化乡,明代因筑一湖纵横两港道之间,登鹤峰山俯瞰,形如“上”字乃称鹤上。

古称洲店,意讹为“酒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名首占,意为出类拔萃。

原名白田、俗忌“白”字而改玉,取“玉种蓝田”之意。

据传辖区内的松下村,村后的山上都是松树,附近的那片海以前又叫松江。便以村名作为镇名,即“松下镇”。

俗称“康田”。宋为良田里,民国间叫松江镇。

称古县,因槐树多,故称古槐。唐武德六年(623年)长乐设县时,这里为县治所在。

湖南镇地处长乐东北部沿海,西北部与文岭镇交汇区有著名的东湖,湖南之称由此起。

原名甘墩,别称炉峰。一百年前,境内古刹皇恩寺(已毁)有“鸦池通玉井,镜石照金峰”楹联,遂雅称金峰。

民国期间,取文美,岭兜两村首字而名。

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种植梅花而得名,称梅花坊新开里C鞔??泼坊ㄋ????。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