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而得名的。据传明初有南关城,后为兵乱所毁。明洪武年间何姓老妪在此设寮卖茶,人称何婆,成圩后仍称何婆。何与河同音,后称河婆。

因本镇关山村北部有一瀑布,称此瀑布为龙潭硿,溪流贯穿腹地称龙潭溪,故名龙潭镇。

因处大北山南麓,故称南山,镇人民政府驻南山,故名。

据传,元至正十六年(1358年)间,曾氏先祖启溪(号弘基)从五华河口迁至此,在今汽车站附近设铺5间,以打铁为业,最初得名“五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为五经富。

清末已在岭溪村南边形成京溪园圩,镇因圩名。

因灰寨圩得名。据称古民居多为石灰三合土建造房屋,人称灰屋,建圩称灰寨圩。

塔头镇因所辖塔头圩而得名,圩紧靠五经富水边,俗称大头埠,方言谐音塔头埠。

东园镇在县境东部、榕江南河中游北岸,邻接揭阳县,原名冬茄园,谐音简称东园。

凤江镇始称凤江区,主要由凤湖、阳夏、鸿江三地组成,取凤湖之“凤”、鸿江之“江”而得名“凤江”。

创于北宋仁宗年间,古名道江,又称云湖,后因云湖沿岸多木棉树,故名棉湖。

金和镇取金坑村之“金”,和顺村之“和”,合称金和。

当地人称南河为大溪,故名。

宋代,钱家寨是钱姓为主的多姓杂居地。元初,林姓南山公从福建莆田迁至此地定居,后其他各姓或迁离或湮没,林姓繁衍兴旺,遂取代钱家,改钱家寨为钱坑寨,即今钱坑镇。

镇以坪上圩为名。

相传此处古代有5个仙洞,故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