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济川”旧为泰兴县治之地,为传承老地名,2011年将撤销的泰兴镇命名为济川街道,另取“同舟共济,海纳百川”之意。 [详细] |
泰兴史上有三处县治:一是济川,二是柴墟,三是延令。史载最早出现“延令村”在《明一统志》卷十二中,自万历始的泰兴县志及相关史料均将“延令”作为泰兴的别称,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基本约定俗成。以“延令”命名新设立的街道,较好地传承了历史。 [详细] |
1949年为姚王乡,以境内姚家庄和王家堡两个自然村首字命名。 [详细] |
地处泰兴与如皋交界处,因旧时镇东面有一个村叫“小界沟”,近邻如皋的一个村叫“大界沟”,两村之间又有一条小界河,故而由地名和界河得名分界。 [详细] |
古名永丰里。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称永丰镇。明末清初因黄桥两端集市兴旺,集镇遂以桥名。另一说为明初百姓在镇西石桥镌刻“黄公桥”以颂黄姓县令功德,后有地痞讼师以此联名诬告县令。皇命严查,百姓遂将“公”字凿去,成“黄桥”。受命查办的钦差亦是一位正直的监察御史,但见桥上“黄桥”二字赫然入目,钦差心知肚明,连赞“黄桥好”!据实上报。皇上闻奏龙颜大悦,破格升为四品黄堂。从此,“永丰镇”便改称“黄桥镇”沿用至今。 [详细] |
集镇建于北宋,原名乾坤镇。因境内河流溪水众多,后有渔民古氏来此打渔为生,得名古溪。 [详细] |
以境内著名村庄“大元垛”、“野竹园”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 [详细] |
以原驻地珊瑚庄(原名三户庄,后谐音雅化为珊瑚庄)而命名。 [详细] |
相传,数百年前此地是一荒滩,赵、董、杨三姓由广陵(扬州旧称)迁来首居,后因水陆交通方便,逐渐形成集镇。三姓因思念家乡,合议定名为“广陵”。 [详细] |
传说古时候的某一天雨后,天空出现三条彩虹,正对此地三条河,形如彩幕,有文人骚客,将此地命名为霞幕圩。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此处建镇(属泰兴县二区),1947年7月,因附近村庄称曲水,隧取霞幕圩、曲水二村首字命名该地,沿袭至今。 [详细] |
二百多年前,为种田方便,人们建桥一座,后因此地张姓居多,此桥定名为张家桥,自然村以桥得名,后沿袭为镇名。 [详细] |
1948年以驻地河头庄与境内自然村失迷巷首字改名为河失乡。 [详细] |
南新镇与北新乡合并后定名为新街镇,寓意建一新的街镇,亦有新集镇、新农村、新气象之意。 [详细] |
相传因北宋岳飞部下宣姓将领在此地筑堡抗金而得名宣家堡。 [详细] |
因该镇位于长江之滨而得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