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武义名山白阳山横贯境内,又昔有武义江白阳渡口,后易名白洋渡,白洋街道由此得名。

因坐落于县城北的名山壶山位于街道境内得名。

因处于武义的母亲河熟溪河南畔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柳城,又少数民族镇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履坦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桐琴故名。相传,唐代贾氏卖瓦壶留居于此。后宋代金氏祖先从金华望府墩迁居此地,后发展成村,曾名金宅。元至正三年(1343),金华“北山四先生”之一金履祥后裔金荣,诰赠中顺大夫,从金华上古井迁居此地,村坐桐溪之南、琴山之北,故称桐琴。

因镇政府驻地泉溪村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新宅村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王宅村得名。

陶村以“环溪多陶姓、旧有桃千树”,曾名桃溪。以镇政府驻地陶村原名得名。

因镇政府原驻地茭道村而得名。清嘉庆《武义县志》载有下茭道地名。先祖项宣十八,原驻金华雅畈。一夜,梦中有人相告:雅畈不是发族之地。要发,须寻茭笋从中三分地。后择地道此居住。原名“茭稻”,后改名为“茭道”。

原因政府驻地徐村名徐村乡,1983年以境内大田水电厂冠名。

因乡政府驻地白姆村得名。村人为张彦卿女儿建新妇庙祭祀,所在地后称白姥坡。又称白落坡。自南宋年间,徐氏、顾氏、周氏祖先相继到麻阳港边定居,此时习惯称姆邻里。明清时期,因吹卮λ方煌ㄒ澹碳衷萍デ鞣比伲晌诙嘈帐系陌簿又兀谑侨“茁淦潞湍妨诶锿纷置啄贰?/p>

以乡政府驻地俞源村得名。此地原有朱村、颜村,金华孝顺麻园俞世昌在北宋末迁武义县城,后裔俞庭坚在元初迁居颜村,衍发成俞氏大族,村中朱颜两姓逐渐消失,遂改名俞源。

以属辖两大村上坦、洪村各取一字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