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

雄县古称雄州,为县政府驻地,故称雄州镇。

大营镇因乡政府驻大营村得名。直属皇帝亲军26卫所的永清卫军就有一部分军兵分散在雄县大营一带驻扎屯田。永清卫军的主要驻屯之地,称为大营,也称大崔营。

相传远古以前,有一条行云布雨的苍龙,不慎失足坠于古称“龙湖镇”的龙湾镇,一具“龙烂尸”蜿曲如弓,长达七里三分,代代相传,将“龙烂尸”喊成了“龙湾司”,龙湾镇因此而得名。

因镇政府原驻朱各庄村得名。

北宋熙宁年间,雄州官设谷物贸易税收之所,取名“米家务”。

唐景云二年(711)分瀛、幽两州置,治所在鄚县(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任丘二市及清苑、文安等县地。开元十三年(725)改名莫州。

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

乡因乡政府驻北沙口村得名。

因乡政府驻于双堂村得名。

乡政府驻张岗四村得名。

建村于清朝光绪年间。从安新市采蒲台迁来七户,在此盖房七间居住,故名七间房。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