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山”指政区中心的吴家山。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没有人烟,属于江汉平原东南隅,紧挨长江北岸的一大片低洼地,叫做“云梦泽”。每年冬春季节,这里是湖港水汇、芦苇杂草丛生的地方;每年夏秋季节(有时春末至冬初涨水期达七八个月),这里一片汪洋。因为长江汛期倒灌上来的水,当地人说是涨南水,加上汉江和府河每年夏秋洪水暴发,当地人称为涨西水。南水和西水两面洪流汇集,这里就成了一望无垠的水面。有一年,大禹在三峡治水之后,来到江汉平原巡察,发现这里有一块很大的水地,于是乘坐大木排东行,快到长江出入水口的谌家矶时,忽然回头一看这水地太野旷了,顺便就把喝茶的壶盖揭了下来,扔向水中。于是乎,水面就生长出一座小山,这个山的形状很像一个壶盖,因此取名“壶盖山”,即现在人们所说的吴家山。若干年后,从北海来了一位老道,这老道士觉得此山虽不高,但有仙则名,灵气十足。于是,老道士施展道法,紧挨着“壶盖山”的旁边扔下一顶帽子,又生出一座山,这座山的形状很像道士的帽子,所以叫“道冠山”,即现在人们所说的“雷达山”。据《汉阳府志》所载,唐朝时期,这里已称“壶盖山”,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所以有人就称“无家山”。湖北方言“壶”和“无”,“盖”和“家”的字音相谐。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他们在叫地名时,将“无家山”改称为“吴家山”,慢慢地就这么叫开了。据清代编修的《汉阳府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吴家山”有了正式名称并划归于三店乡,属夏口厅管辖,直到现在,成为了东西湖区政府所在地。 |
相传,大禹植树于汉阳大别山(龟山)之巅,其根深达于柏泉古井,泉随根出,故名柏泉。 |
因1958年围垦,驻军将军们义务修路得名。 |
因政府驻地设在慈惠墩而得名。 |
“走马”:据传三国时期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放马于河岭小憩。 |
1960年6月,禁口农场与径河畜牧场合并。合并后因径河流经农场,故以此命名。 |
该地以种植蔬菜为主,四季不断,“长青”之寓意为“四季青”。 |
在200年前是一个洲,洲边有一条大沟,沟边有一姓戚和姓李的俩人合伙在此沟用小船辛勤摆渡,安家度日,故而得名辛安渡。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湖北省武汉市分卷记载,原名新安渡口,后因与安徽新安江渡口简称重名,改为“辛安渡”。 |
因辖区内隔沦河相望山岗东山头得名。 |
“常青花园”为大型住宅区。 |
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湖北一道台官乘船由沔水(即汉江),进涢水道涢口,由于当时河道弯弯曲曲,葱薪蝗瘴吹剑斯俑械椒衬眨瓷习豆鄄欤⑾执鱼嫠霙樗锤樱┑經榭冢缴辖鋈⑺睦锫贰J潞螅畹胤酱記樗诳惶豕抵蓖ㄣ嫠R院蟠斯抵鹉瓿逅⒗┐螅⒖尚写手芪褐诎岩淹诳宄傻男『映莆鹿怠?/p> |
以其境内金银湖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