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杭州市区中心偏南,南宋时建皇城于杭城南部,习惯称南边为上,故名。 |
以境内拱宸桥、湖墅得名;拱宸桥即群星拱北宸(北极星),引申为对北方皇帝的敬意。 |
以濒临钱塘江得名。 |
以县治西一里的西山(萧山)而得名。一说据旧萧山县志记载: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只剩少数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又说东晋名士许询,好游山水,曾于此“凭林筑室,萧然自适”(嘉靖、万历、康熙、乾隆《萧山县志》,均为“自适”;《剡录》为“自致”;《越中杂识》为“自放”;《会暨三赋》为“自居”)。 |
旧传禹会诸侯江南,舍舟登陆于此,因名禹杭(禹航、余杭),实系古越语地名,语义未详;另据《越绝书》:越人谓盐曰余,杭意为船,即使用船的盐部落;另说取自洋的吴语音,因东周之前为海洋,余为古越语的发语词。 |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临水县为临安县,1996年设市,2017年8月设区;据《郡县释名》:邑有临安山,取此山为名,寓君临即安之意;另说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命名;又说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
临平镇以境西临平湖(已堙废为田)得名;临平湖有多个别称:赤乌二年(239)因湖中得宝鼎,相传为黄帝之鼎,故又名宝鼎湖、鼎湖,276年湖中挖出了石函,故又石函湖;因为湖在临平山东南,一说因与杭州西湖相对,故称东湖,另据《钱塘记》:(临平)湖水上通浦阳江,下注浙江,名曰东江。民间流传“临平湖开天下平,湖塞天下乱”之说。据《余杭地名故事》记载,临平因临平山得名,此山俯临平原,因名;相传临平过去没有山,临平山是当年吴越王钱镠拎来的,故又称为拎瓶山;又传说北宋康王赵构(宋高宗)被金兵追杀,只身一人逃经丘山附近,在山顶的山洞躲过了金兵搜捕,登基以后改名临平,寓意临时平安。 |
钱塘之名相传唐末五代时有个叫钱鏐的吴越王,只因勇猛异常,力气过人被人们唤作钱王,他组织万名弓箭手射退潮神平了水患,后来人们把钱王射潮的海堤叫做钱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