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由原城关镇的五、六办事处和东关、双河、杨庄、仓房、打鱼店、魏海、谢场等七个大队建立了办事处,因位于东部,故名东城街道。

因地处城市西部,故名西城街道。

因位于菏泽城区南部而得名。

1983年12月,菏泽县城关镇解体,分设东、西、南、北城4个办事处。因在菏泽市城区北部,故称牡丹区北城街道办事处。

辖区内有全国最大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和百花园、古今园等,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生产、栽培、科研基地而得名。

何楼原名张庄,明万历年间(1573-1619)何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盖起楼房,改为今名。街道办事处驻地。

明崇祯年间(1628-1624),郜氏由郜庄迁入。因村东原有玉皇庙遗址,故名玉皇镇。相传北宋时期,辽国萧太后进攻中原,下战表请高人摆下天门一百单八阵。此地就是萧太后坐镇指挥的玉皇阵,东有黑沙阵(今沙土集),西有青龙阵(今辛集)。宋将杨景挂帅,久攻不下。少帅杨宗保搬请穆桂英带降龙木下山,首破玉皇阵,接着连破其他各阵,御敌于九沟十八寨之外,玉皇镇因此扬名,后逐渐演变成皇镇。

曾为历史上八百里梁山泊最西边的一个“水浦”,因水清草绿得名清浪集。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变成风沙弥漫的大沙窝,清顺治年间得名沙土集。后更名为沙土镇。

据《吴氏家谱》记载,明天顺年间(1457-1464),吴氏由玉皇庙做生意来此,以开店为生,立村名为吴店,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吴店村东而得名,后因镇政府位于此,故名吴店镇。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王浩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其姓名命村名为王浩屯。镇政府驻此村得名。

元朝时期(1279-1368)建村,因此在原系一黄沙岗子,命名为黄沙岗。明洪武十三年(1380)韩氏迁入,起了集市,改村名为黄堽集,后因镇政府位于此,故名黄堽镇。

宋朝时期(960-1279)有仲、马、石、朱四姓居住,明朝时名为徐友集,清初此地设都司都,改名都司集。后来镇政府驻地位于此,故名都司镇。

据三官庙残碑记载,该村原名高二庄,元朝期间(1271-1367)改为高原店,明嘉靖四十年(1561)改名高二庄集,至清嘉庆初年又改为今名。高庄镇驻此村。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吴氏始祖由南京迁此建村,村西有条“小河流”,河上有一座八孔桥,来往行人客商多在此稍停留休息,得名小留村。后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小留集而得名小留镇。

李村镇是北魏离狐县所在地,也是临济故地;因驻地在李村集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