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1952年置第一区,1956年改站上区,因阳泉市火车站得名,1957年与荫营区合并为郊区,1958年改置站上公社,1963年复改站上区,1969年更名为城区。 |
1980年,由过去阳泉矿务局政企合一建置改为行政建置,成为矿区。 |
1952年置第二区,1956年改荫营区,1957年与站上区合并为郊区,1958年平定县、郊区合并仍称阳泉市郊区,1961年,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市直人民公社,1963年恢复荫营区,1969年改称阳泉市郊区。 |
西汉置上艾县,北魏曾改称石艾县,唐天宝元年(724年)更名广阳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于此建平定军;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清光绪版《平定州志》记载:“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属镇州。”以“平定”名之,寓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见《诗经·大雅·江汉》)之意。 |
春秋时期白狄人建立仇犹国,战国初期被晋国智伯(荀瑶)所灭,并于其址置原仇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县。隋大业二年(606城四周高、中间低,其状如盂,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