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和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推荐,经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考核、征求意见、厅长办公会议审定,拟命名宜昌市、黄冈市、松滋市、钟祥市、谷城县、曾都区、麻城市、宜都市、沙洋县、黄陂区、兴山县、石首市、夷陵区、浠水县、枝江市、当阳市、红安县、通城县、咸安区等19个市县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待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现予以公示。
  宜昌市辖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5个城区,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5个县,宜都、枝江、当阳3个县级市。全市辖区面积21084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0.6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9.83万人,户籍人口400.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7万人,出生率7.56‰;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1.16‰。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818.07……。
  黄冈市辖黄州区、团风县、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龙感湖管理区。2013年,全市辖区面积17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33万公顷,全市总人口750.1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9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25.1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5‰。全社会地区生产总值13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79亿元,……。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2个开发区,23.5万户,人口85万,农业人口68.4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松滋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萌动了春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昌盛于改革开放。松滋山河秀丽,地貌……。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居湖北省第三位,人口102.19万人,现辖17个乡镇、3个国营农牧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钟祥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是江汉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钟祥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历史长达2700多年,……。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五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
  曾都区别称“编钟之乡”,具有悠久历史。该区位于随州腹地,是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下辖地区有5镇、4街、2管委会、1开发区,面积约1316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约64.43(2009年)。曾都区气候条件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其“擂鼓墩风景区”为著名景点。曾都区位于随州腹地,属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江淮分水岭,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6万。麻城是杜鹃花城。“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是“中国映山红第一城”,“天下第一神龟”龟峰山上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落,有北纬30度最红、最美的杜鹃花海。以龟峰山杜鹃花为引爆点,麻城推进全域旅游遍地开花,还有“两湖”(国家湿地公园凤凰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巨龙湖)、“两宝”(“楚天第一塔”柏……。
  宜都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全市辖8镇1乡1街道、2个管委会,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户籍人口38.1万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800.0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3.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9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514元,26046元。宜都历……。
  沙洋地处鄂中腹地,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北端,现辖13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1个新区,1个港区,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沙洋撤区设县,沙洋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之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国油菜籽加工第一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菜籽油之乡等称号。沙洋历史文化悠久。这里留下了中南地区规模最大、年代最久、保……。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黄陂是武汉的北大门,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5万,分别约占全市的1/4、1/8,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共辖19个街乡(场)、669个村(社区)。黄陂历史厚重、人文璀璨。距今3500多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木兰传统文化和“二程理学”文化是武汉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陂是红七军的诞生之地、新四……。
  兴山县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始建于公元260年。县辖2乡6镇、89个村2个居委会5个社区,国土面积2327平方公里,总人口181151人。基本县情为:大山区县。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3580座、溪河156条,海拔高差2317.4米,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全县地貌结构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人均耕……。
  石首位于鄂南湘北,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既是“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覆盖县市,又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门户城市。全市版土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区,总人口67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麋鹿之乡”“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和“中国江豚之乡”。石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全……。
  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三峡工程坝址在夷陵区三斗坪镇,宜昌市夷陵区既是三峡工程坝区,也是三峡库区首区。宜昌市夷陵区古称夷陵,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区境环绕宜昌市城区和葛洲坝水电枢纽,东连远安、当阳,西邻秭归、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
  浠水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是闻一多先生的故乡。全县版图面积1949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区处,649个村,约101万人。是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全省水产大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浠水自古就有“七省通衢”、“水陆要冲、鄂东门户”之称,3处深水码头通江达海,京九大动脉,沪蓉、大广、武英、麻武4条高速纵横境内,正……。
枝江市 [枝江市博物馆   枝江是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因“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枝”而得名,有“三峡水乡、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98位、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第93位、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百强第86位、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第33位、中国工业百强县第79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87位,还是全省唯一的淘宝村百强县。国土面积137……。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