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古有“陶为天下之中“之说,故命名为天中街道。

因滨临定陶新河,取名为“滨河”。

冉堌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其镇名以冉耕、冉雍、冉求三兄弟的后裔聚集地冉堌集村作为镇驻地而来。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不仅名列孔子弟子72贤,还是孔子亲自认可的十哲中人,三人为亲兄弟,故有“一门三贤”之誉。据《冉堌村志》记载:“冉求系出于周聃季载,冉伯牛,冉仲弓三贤鼎足,世居山左。”因冉姓定居于此,故称冉山。据《冉氏族谱》记载:“汉高祖刘邦起兵至吉旺里,练兵卒于冉山南,改冉山为冉堌。

据《董氏族谱》记载,该村曾有张家湾、张湾集、张湾镇等名。据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火神庙记载:“曹南张家湾,东接汎阳,西邻灉河(灉同雍,今赵王河)-----百有余家之名区也。”相传古时乃济水岸畔的水旱码头。由于该村由张姓建村,并以位于赵王河拐弯处,故名张湾。

黄店镇政府驻地在黄店集,故名黄店镇。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孟海公在此筑南北二城抗守敌寇,后改为孟海。

马集,原名桑村,是宋朝时期济宁到京城开封官道上的一个集市。明朝前期,因制作陶布更名陶排集。明朝中期,因马楼村马御史在马集收税,更名马家集。后简称马集。

因镇内建有西周曹国皇陵遗址仿山而得名。

明洪武元年(1368)济渡河溢被淹,南堤至此终断,故名半截堤,后因顺堤南沿成集,故称顺堤集,1960年改为半堤集,半堤镇因此而得名。

明弘治年间杜姓在村东建庙,叫杜堂庙,因以得村名杜家堂,至明末简称杜堂,因政府驻杜堂村,故名杜堂镇。

镇政府驻地王店村,处于定陶县南部而得名。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