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州区各乡镇地名由来

冀州区各乡镇地名由来

冀,蕴含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传说尧帝诞生于此,并在此活动,《释名》中记载,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州区之名渊源于古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禹王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古冀州并非真实的行政区划,而是夏禹治水后,依据山川大势,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属于地理区域,到战国时代,有人士设想“九州”为诸侯称雄统一之后的国家治理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计划,希望得到施行,故“托名大禹”,由此,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地。

镇人民政府驻官道李,明代正定府至冀州官道经此,且村民李姓居多,故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南午村而得名。据传,南午村建于明朝以前,因位于冀州城正南,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以方位定村名南午村。

明永乐年间,李重刚、李重强兄弟二人由山东周村逃荒到此定居,取名李周村,同年,张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建张周村,1936年将两村合并,取名李张周村。取“周村”二字为周村镇沿用至今。

很早以前叫李家庄,因其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故称“码头李”。

据该村王氏家谱记载,西王庄建于明朝永乐二年,有王氏从山东迁来,取名为王家台。后又有陈、高、张、段等数姓相继迁来,改村名为王家庄,后为区别东边的王家庄,故更名为西王庄。取“西王”二字得镇名沿用至今。

据传,明永乐年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以姓氏命村名王迁庄。明末,门氏又来此定居,后因门氏掌权势大,改村名为门家庄,沿用至今。

相传徐家庄建于北宋朝末期,始有徐氏兄弟二人在此安家落户,垦荒种地,发展成村,故按姓氏定村名徐家庄。

据《冀县志》玉皇庙碑载:“州治去西南四十里漳准村社,隶付水,居民悉永乐中山西泽州迁来者。明洪武初,因河壅塞,去镇加村曰漳淮”。后居北者称北漳淮,居南者称南漳淮,沿用至今。

据传,小寨原名固安村,元末明初,因遭瘟疫,村民皆殁。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仅剩一片废墟,和一具小女孩的尸体,人们埋葬了女孩(原固安村旧址,故称为小姑院)后在村西建房定居,并围村筑寨,因南一里处有大寨村,故更名为小寨村。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