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街道旁有山,山上有塔(名应天塔)名塔山,故名。

府山在南宋前称为卧龙山,南宋福建莆田人宋进士副都统黄府在此山剿匪平倭,战功赫然。理宗下诏诰授光禄大夫、太师后,绍兴百姓为纪念黄府公的平寇丰功伟绩,便将卧龙山易名为府山。因府山坐落在辖区内,故此街道命名府山街道。

辖区内原有北海池、北海桥,故名。

因地处绍兴古城南大门,故名。

稽山街道因绍兴市会稽山得名。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行赏而得名,后更名茅山为会稽山。司马迁在《史记》描述:“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会稽者,会计也”.自此,会稽山作为华夏名山,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会稽山是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四镇山之一,与五岳齐名;也是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

迪荡街道因境内湖泊形似蝴蝶,名蝶荡,后演化为迪荡得名。

东湖街道因境内东湖得名。

灵芝街道因辖区灵芝村得名。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于此称赞这里为“十里霞川(今迎恩门到高桥一带),灵芝(古文中”芝“通”之“)福地。”“灵芝”一名由此而来。

东浦街道因原东浦乡得名。

该辖区有一风光秀丽的鉴湖,故名。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之名,目前可以肯定是在北宋时才开始出现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古代有避讳的习俗,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名赵敬,“敬”、“镜”同音,遂将“镜湖”改名为“鉴湖”,也有改称“照湖”的,宋嘉泰《会稽志》载,绍兴偏门外照水坊,乃“以湖名”,但因“照”不及“镜”有韵味,宋以后便很少再有“照湖”的说法。“鉴湖”成了通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以昔有陡门,后简作斗门得名。清雍正《浙江通志》:“玉山陡门闸,在(绍兴)府城东北三十二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始建于玉蟾山(城隍山)与金鸡山之间的水门而得名。

皋埠街道因宋时辖区属高(皋)平里,又取船舶埠头之意得名。

马山街道因原马山乡得名。马栓土丘,丘侧有石骨隆起,以为山之余脉,故名。

孙端街道因辖区孙端村得名。汉时,形成滩涂。五代吴越王钱鏐发动民工修筑海塘,逐渐形成村落。因相传有孙端者居于此得名。

陶姓家族聚居堰下,遂名陶堰。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