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水河始架普渡桥,方有桥东、桥西之称。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划归万全县。

1931年,隶属万全县第六区。

1939年,张家口设市,属一区。

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为张家口市一、二两个区。

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为一、二两个区。

1949年,合并为一区。

1955年,改为桥东区。

1960年,撤销茶坊区,将其所辖的沙岭子、梅家营、榆林、老鸦庄四个农村公社划入桥东区,同年实行政社合一,建立桥东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为东安、花园两区。

1963年,东安、花园两区合并,恢复桥东区。

2024年,原宣化县的大仓盖镇、东望山乡划入。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水河始架普渡桥,方有桥东、桥西之称。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划归万全县。

1914年,北洋政府建立察哈尔特别区,都统府侨治张家口(堡子里)。

1931年,隶属万全县第六区。

1939年,初日伪在张家口设市,属二、三区,9月,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首府设在桥西区。

1945年8月,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为三、四、五、六、七区。

1948年12月,张家口第二次解放,为三、四、五、六、七区。

1949年3月,将五个区分别合并为二区、三区。

1955年10月,改桥西区。

1961年5月,撤桥西区建立武城区、明德区、大境门区。

1963年3月,撤三个区恢复桥西区至今。

202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宣化县的沙岭子镇、姚家房镇划归桥西区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

秦代属上谷郡。

西汉属上谷郡下落、涿鹿、女祁、茹等县。

东汉省女祁、茹二县为涿鹿、下落二县地,属幽州上谷郡。

西晋置广宁郡,下洛(由下落县改名)、涿鹿二县属之。

北魏时改下洛县为广宁县,广宁、涿鹿二县仍属广宁郡。

北齐废广宁、涿鹿二县,改置永丰郡和怀戎县(郡、县均治今怀来城),属北燕州。

隋开初废永丰郡,大业初废北燕州,怀戎县遂改属涿郡。

唐初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

昭宗龙纪元年(889),分置武州(治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及文德县(县、州同治),属河东道。

辽代改武州为归化州,属西京道归化州,为文德县。

金大定八年(1168),改归化州为宣德州。

二十九年(1189),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属西京路宣德州。

元代属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宣德县(府、县同治)。

明洪武四年(1371),废宣德县。

二十六年(1393)二月,于原宣德县治置宣府左、右二卫,宣府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置宣府前卫,三卫均属山西行都司。

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清初袭明旧制,并省宣府左、右二卫入前卫。

康熙三十二年(1693),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置宣化府,改卫置宣化县,属直隶省宣化府。

1912年,属直隶省口北道。

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

1943年,曾沦为伪宣化省省会所在地。

1945年,宣化首次解放,全国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察哈尔省诞生,设宣化市、宣化县,宣化为省会所在地。

1948年12月,宣化第二次解放,宣化仍市、县分置,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改市为镇,属察南专署。

1950年2月,恢复市建制,仍属察哈尔省。

1952年12月,改属河北省。

1955年10月,改市为镇,划归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撤销宣化县,辖区并入宣化镇。

1959年6月,撤镇改设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区改设为宣化市。

1961年6月,宣化市、县分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

1963年3月,撤市复称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202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家口市宣化区和宣化县,设立新的张家口市宣化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宣化县南区。

1913年,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县。

1935年,属宣化县第三区。

1946年,中共领导的察哈尔省第六专署,析宣化县城区及近郊设立宣化市,辖区包括下花园。

1949年,宣化市仍属察哈尔省。

1951年,设立宣化市下花园矿区。

1952年11月,撤销察哈尔省,宣化市划归河北省直辖,辖区包括下花园矿区。

1955年8月,撤销宣化市,其辖区划归张家口市,下花园矿区随之改为张家口市辖区;12月,下花园矿区更名为下花园区。

1956年,下花园区改为县级下花园镇。

1959年,下花园镇复为下花园区。

1960年,复设宣化市,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划归宣化市。

1961年,宣化市下花园区划归张家口市。

1962年,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划归宣化市。

1963年,撤销宣化市,其辖区划归张家口市并设立宣化区。

1983年,张家口市改由省直辖,其辖区包括下花园区。

1989年,宣化县定方水、段家堡、辛庄子3个乡划归下花园区。

西汉置宁县,治今万全县,属上谷郡。

北魏太和中改置小宁县,属广宁郡。

北齐废小宁县,为怀戎县地,属永丰郡。

唐龙纪元年(889),置文德县,属武州。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属宣德州。

元代属中书省上都路,为顺宁府宣德县宣平县地。

明洪武四年(1371),废宣德、宣平二县,二十六年,废宣平县置万全右卫,于此(德胜堡)建万全右卫城,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万全右卫为万全县,治万全城,属直隶省宣化府。

1912年,属直隶省口北道。

1928年,属察哈尔省。

1941年,并入万安县。

1945年,复设万全县。

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

1958年,并入怀安县。

1962年,复设万全县,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属张家口地区。

1983年,县人民政府迁今址。

1993年,划归张家口市。

202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全县,设立万全区。

古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

1914年,为张北县二、四区,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

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

1934年,由张北县析置崇礼设治局,取“崇尚礼义”之意,属察哈尔省。

1936年,改县治今县北太平庄。

抗日战争时期,曾建立龙崇宣联合县、赤源联合县、张宝联合县,后撤销。

1949年,县治迁今治,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8年,并入张家口市改置崇礼区。

1961年,复设崇礼县,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属张家口地区。

1993年,划归张家口市。

202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崇礼县,复设崇礼区。

汉为代郡北塞;后汉为乌桓解卑校尉治所;辽属西京道归化州;金属西京路抚州,设柔远县;元改置高原县,属隆兴路;明初属兴和守御千户所;雍正三年(1725)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厅,隶直隶口北道;光绪间改为抚民同知,并移治口外兴和城;1913年废厅设张北县,属察哈尔兴和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旧制;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划属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9年5月张家口专区与张家口市合并称张家口市,张北县属之;1961年5月复置张家口专区,张北县属之;1967年改张家口专区为张家口地区,张北县属之;1993年6月属张家口市。

自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先后为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游牧地。

北魏为怀荒镇防地。

隋为涿郡、雁门郡北境。

唐为突厥地,属单于都督府。

辽时属西京道奉圣州。

金属西京路抚州。

元属中书省兴和路宝昌州。

明初属京师大宁都司兴和守御千户所,后为鞑靼诸部落驻牧地。

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为镶黄旗牧地。

民国初期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为张北、商都二县地。

1922年4月,由张北、商都两县置康保招垦设治局。

1925年3月,改康保招垦设治局为康保县,仍属于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9月察哈尔特别区撤销,设立察哈尔省,康保县属于张家口专区。

1937年10月28日,日、伪军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察哈尔盟的康保县。

1945年8月,康保县第一次解放,建立康保县,属冀察区十九专区。

1948年12月,康保第二次解放。

1949年1月成立察哈尔省,撤销商化康联合县,恢复康保县建制,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11月,撤销察哈尔省,原察南、察北专区合并为张家口专区,康保县属之,划归河北省。

1958年康保县并入张北县。

1961年5月,张家口市与张家口专区分设,从张北县以原辖区划出康保县,恢复县制,仍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张家口专区改成张家口地区,辖康保县。

1993年6月撤销张家口地区,康保县划归张家口市管辖。

上古时期,为荒服之地;秦属上谷郡为造阳部;汉为乌恒地;三国、晋为鲜卑地;北魏属御夷镇所辖;隋、唐、宋为契丹游牧地;辽属西京道奉圣州;太祖三年,置羊城(今小河子公社一带)以通市易;金时分属恒州,宣德州,羊城改名北羊城;元属中书省上都路;明属开平卫;清雍正年间设独石厅(治独石口);1914年改为独石县;1915年改称沽源县,隶属察哈尔特别区;1919年县政府由独石口迁驻小河子;1928年属察哈尔省;1935年日寇入侵沽源,与宝昌合并建伪宝源县,除东部长梁、小厂、丰源店一带属伪满洲国外,余皆属察哈尔盟伪县公署和伪多伦县公署;1937年属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属伪蒙疆自治政府;1942年我党在丁庄湾一带建立党组织,属龙崇联合县十一区;1944年10月属赤源县三区;1945年8月沽源县第一次解放,属宝源县第二、三、四、五、九区,多伦县二区;1946年设沽源县(驻平定堡),属察哈尔省;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属宝源县;1950年8月恢复沽源县,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1952年底属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8年10月并为张北县;1961年5月恢复沽源县制。

秦时为代郡北境。

西汉属代郡且如县。

东汉时,先后属匈奴、鲜卑。

曹魏至西晋,属拓跋鲜卑。

十六国时期,属北魏。

北朝时期,属柔玄镇地。

北魏灭亡后,先属东魏幽州,后属北齐和北周。

隋朝属雁门郡灵丘县。

唐朝县境为突厥游牧地,属单于都护府之桑干都督府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一度属后晋,后为契丹地。

辽属西京道奉圣州。

金属西京路宣德州,继属抚州柔远县。

元属中书省兴和路咸宁县。

明朝,初属京师大宁都司,后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兴和守御千户所辖地。

永乐二十年(1422)后,为蒙古察哈尔部游牧地。

清代,初属正黄等旗牧厂和正黄东半旗,后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

民国初属察哈尔特别区之兴和道。

1928年废道撤区建察哈尔省,今县境属之。

1934年5月至1945年8月,属尚义设治局。

1936年被日伪侵占改设治局为尚义县。

1945年9月,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尚义县。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属河北省张家口专区尚义县。

1958年10月,撤销尚义县,并入张北县。

1960年2月,划出旧商都、尚义辖地,成立商都县。

1961年恢复尚义县,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尚义县属之。

1993年7月张家口地区并入张家口市,尚义县属张家口市所辖。

秦属代郡,并置代县。

北魏初属代郡,后东西部分属东代郡、北灵邱。

北周宣帝置蔚州。

隋改属雁门郡灵丘县。

唐复置蔚州,州治今蔚县城,先后置安边县、兴唐县。

五代晋改兴唐县为灵仙县,置定安县。

明初废定安,州治灵仙,置蔚州卫。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卫置蔚县,为今县名之始。

乾隆二十二年(1757)蔚县并入蔚州。

1913年改州为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

1937年属伪察南自治政府。

1938年2月成立蔚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3月蔚涿宣县建立,隶属平西专署,同年4月蔚阳县建立,隶属一分区专署。

1945年1月蔚涿县建立,隶属北岳区十一地委、十一专署。

抗战胜利后,察哈尔省政府成立,蔚县先后属十三专署,第六专署。

1947年11月撤销察哈尔省,蔚县改属北岳区第六专署。

1948年3月蔚县解放,县政府驻南梁庄村,同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所辖,12月县政府驻地迁往西合营镇。

蔚县为1949年1月重新建察哈尔省,同年9月蔚县属察哈尔省察南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蔚县仍属察哈尔省察南专署。

1952年11月蔚县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

1958年阳原、宣化县部分地区并入,县人民政府由西合营迁驻蔚县城关。

1959年5月撤销张家口专区,蔚县划归张家口市。

1961年5月恢复张家口专区,蔚县仍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蔚县隶属张家口地区。

1993年7月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合并,蔚县属张家口市。

春秋属代国。

战国属赵国,置安阳邑。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代郡(治桑干县),置桑干、东安阳、阳原(阳水流经之地、故名阳原)三县。

东汉时,属幽州代郡,今境内置桑乾、东安阳二县。

三国时,今境内置安阳县,属魏幽州代郡。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隶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

南北朝时,仍置安阳县,属代郡。

北魏,境内桑干河两岸东部地区(今东城、辛堡以东)置昌平郡,领万年县、昌平县。

西部地区属代郡、高柳郡,领安阳县。

隋时,东、西分属涿郡、雁门郡。

唐初,河东道横野军安边县,唐末,属河东兴唐府兴唐县。

辽统和年间置弘州,领永宁、顺圣二县,金西京路弘州,属襄阴、顺圣二县地。

辽时,属辽西京道大同府。

元时,属中书省大同路弘州。

明永乐十九年(1421),属京师宣府镇。

天顺中,置保安右卫,后置顺圣川东、西二城。

清初,袭明制,属直隶省宣化府。

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顺圣川为西宁县。

1912年沿袭清制。

1913年属直隶省口北道,西宁县改称阳原县,复西汉县名。

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阳原县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阳原县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后称地区)。

1958年9月,阳原县与蔚县合县,定名蔚县;1961年5月,从蔚县析出,化稍营公社随之划归阳原。

1993年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合并,称张家口市,阳原县属张家口市。

夏商朝代,地属冀州。

西周时分属于幽、并两州。

春秋时属代国。

战国时属燕国。

秦属代郡。

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于今县境旧怀安村置“夷舆”县,属上谷郡,治所沮阳(原怀来故城)。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唐王朝统治者,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以此为县名于今旧怀安村置怀安县,先后隶属于河北道之武州(治今宣化)和新州(治今涿鹿县城)。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废怀安守御千户所,升置为怀安卫。

明宣德五年(1430)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景泰五年(1454),万全都司置分守(协守)两路参将于柴沟堡。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怀安卫改为怀安县,属直隶省宣化府。

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省会设在张垣(今张家口市)。

1937年怀安与万全合并为日伪“万安县”,驻柴沟堡。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怀安县并入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

1958年10月,怀安、万全两县合并称“怀安县”,治柴沟堡。

1959年5月撤消张家口专区,属张家口市。

1961年5月,张家口专区恢复,怀安县属张家口专区。

1961年12月25日,怀安、万全两县分制。

1993年张家口专区与张家口市合并,怀安县隶属张家口市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地。

秦时,置沮阳县,属上谷郡。

西汉时分为沮阳、且居、泉上三县;东汉建武十五年(39)废且居、泉上两县,合并为沮阳县。

北齐时属北燕州永丰郡,称怀戎县。

隋废北燕州,改属涿郡。

唐属河北道妫州。

辽初(938),辽太祖改“怀戎”为“怀来”。

明永乐十五年(1417)改称怀来左卫,次年称怀来卫,直隶后军都督府。

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卫为县,属宣化府;1911年属直隶省口北道;1928年归察哈尔省;1937年被日军侵占。

1938年至1948年间,晋察冀抗日政府在怀来县东南、西南、东北各边界地区与四邻县先后建置宣怀涿、龙延怀、怀涿、龙宣怀、昌宛怀五个民主联合县。

1945年9月,怀来县第一次解放,属晋察区十二专区,同年底属察哈尔省第五专区。

1946年改属冀热察区察东专区。

1948年12月怀来县第二次解放,联合县撤销。

1949年1月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1951年4月,因修建官厅水库,县治由怀来城迁至沙城镇。

1952年11月隶属张家口专区。

1958年怀来、涿鹿并为一县,称为怀来县。

1961年5月怀来、涿鹿分设。

1993年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合并,怀来县属张家口市。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

上古黄帝之孙高阳氏、高辛氏时期,属冀州。

舜虞时期为幽州。

夏禹(前2070)属冀州。

商汤大丁(前1766)属冀州。

西周(前1122)属燕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元年至燕王喜三十三年(前770至前222)属燕称独鹿。

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属上谷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现今涿鹿境内设5个县:茹县、下落县、潘县、涿鹿县、雊瞀县,仍归属上谷郡。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设广宁郡(治今涿鹿城)。

唐武德元年(618)为怀戎县。

唐贞观八年(634)为媯州,属河北道。

唐长庆二年(822)为新洲,辖永兴县、矾山县,属河东道。

辽会同元年(938)为奉圣州,辖永兴县,属西京道。

宋绍定六年(1233)德兴府划入元朝版图,属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治今宣化县)。

元至元二年(1265),矾山县并入德安县(即永兴县,治今涿鹿镇),属顺宁府。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保安卫,属山西行都司。

明永乐十三年(1415),为保安州,属北京行都。

明景泰二年(1451)保安州迁至雷家站,后治所迁回。

清顺治元年(1644)为保安州,属宣府镇。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保安州改属宣化府。

1913年保安州改保安县,隶属直隶省口北道。

1916年改为涿鹿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1920年隶属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隶属直隶省。

1930年再属察哈尔省。

1937年7月隶属国民党“察南自治政府”。

1939年9月属国民党“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8年4月成立宣涿怀县政府(宣化、涿鹿、怀来,驻地矾山),属平西专区。

1943年成立怀涿县(怀来、涿鹿)和蔚涿宣联合县(蔚县、涿鹿、宣化),属北岳区第六专区。

1945年8月成立涿鹿县人民政府,辖1个涿鹿市和13个区,属察哈尔省察南专署(公署宣化)。

1946年10月成立国民党县政府。

1947年重建蔚涿宣(蔚县、涿鹿县、宣化县)、宣涿怀(宣化县、涿鹿县、怀来县)两个联合县,属北岳区第六专区。

1948年撤联合县,涿鹿县仍归原属。

1949年1月改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1952年涿鹿县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

1958年11月怀来、涿鹿并为一县,称为怀来县。

1961年5月怀涿分县,复涿鹿县。

1993年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合并,涿鹿县属张家口市。

古为“炎帝榆罔氏诸侯蚩尤所都也”,古在北山,后移平地。

夏商属冀州。

周属幽州。

春秋战国属燕国上谷郡。

秦属上谷郡沮阳县。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女祁县;成帝绥和元年(前8),女祁县改为祁县。

南北朝北魏泰常五年(4唐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穆宗长庆二年(822)置龙门县,属新州。

辽置望云县,属奉圣州。

金大安元年(1209)升奉圣州为德兴府。

元升望云县为云州。

明废州置赤城堡,并改望云县为龙门卫,属宣化镇。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龙门卫为龙门县,以赤城堡置赤城县,属宣化府。

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

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

1958年龙关、赤城2县合并,为龙关县。

1960年5月更名为赤城县,城县,仍属张家口专区(1967年改地区)。

1993年划归张家口市。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