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各乡镇地名由来

原称帐房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东铁路在此建火车站,因位于海浪河北岸,取“海浪”谐音命名“海林站”,后成为地名。“海浪”系满语,意为“榆树”。

建国初期,此地附近的海浪河有一段深水区,当地人称之为“汀”,故得名长汀村。

一说,原为满语“赫图毕拉”,意为“横道河子”。一说,因早年有一条南北道路横穿河水。

满语称“珊延倭赫河”,意为“白石河”,后音转为“珊石河”、“商石河”、“山石河”、“山市河”。以境内的山市河(上石河的音转)得名。

原称“岔牙赫”,满语,意为“桦皮船”,音转为“柴河”。

原称“朱尔毕拉”,满语,意为“二道河”,俗称“二道河子”,因境内牡丹江支流二道河子得名。

因原新安区驻地名为“新安镇”。

原称“依兰毕拉”,满语,意为“三道河”,俗称“三道河子”。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