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原为城关镇(今渔阳镇)城区部分。2006年设立文昌街道。

蓟州在称蓟州之前,叫渔阳,渔阳之前,叫无终。战国燕昭王设置渔阳郡。2008年7月,城关镇更名渔阳镇。

始建于隋,古为差役宿营之地,取名溵溜店。以河水溵溵流动故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官庄村而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马伸桥而得名。清《蓟州志》载:马伸桥店,现名马伸桥。“桥”字的使用,是镇周围桥多之故。据《蓟州志》载,清道光年间,这里还有十几座石桥。民间流传,马伸桥原名“马伸腰桥”。相传唐太宗东征,御马至此伸腰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下营村而得名。

“邦均”地名之由来,说法很多。其一,邦均原名“邦君”,意即邦国之君。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文王临死时,嘱托其弟召公奭辅佐武王。武王灭商后,就封他的叔父召公奭于燕,以报答他的辅佐之恩。于是,召公在这里建立都城,取名“邦君”城,后来演衍成了“邦均”。其二,邦均原名“商君”,相传,秦国改革家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商君店。也意指商贾云集之地。唐太宗东征高丽,途经此地。问大将军薛仁贵这里叫什么名字。薛仁贵回报说叫商君店。李世民一听“伤军”二字,眉头一皱。这出征未捷先伤军未免有点不吉利。不行,得改名。改叫什么呢?李世民说,改成帮军吧,帮助我大军东征成功。故改名“帮军店”。东兵马、中兵马、西兵马、东草场、西草场等村皆因唐太宗驻军而得名。后民间演化“帮军”为“邦均”。其三,邦均原名“困龙镇”,传说北山一条黄龙经常来镇上作乱害人。后来,人们用火把龙困死在镇上,故此得名。唐太宗东征兵败,逃至此,听说这个镇叫“困龙镇”,很是烦恼,便召集大臣商议更改地名,遂改为邦君(均)。

因人民镇政府原驻别山村而得名;别山村因北靠别山而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尤古庄而得名。

因自古以来为商贾重镇,唐代以来为漕运主要码头,有上米仓之称,故而得名。

始建于唐,称下米仓,为古代漕运粮仓。因与上仓相对,故名。

因镇人民政府坐落在罗庄子村而得名。

镇政府驻白涧村而得名。据说白涧村在清朝皇家眼里视为一块凤地,凤头朝北,现京哈公路白涧段为凤的两只翅膀。现京哈公路北侧的两眼井,相距300米,为凤眼。井北是行宫,为凤头。凤头北部曾有一弯流水,清澈见底,潺潺不息,东西贯穿整个行政村庄,故取名清水泼涧,后来改称白涧。

燕王扫北时侯姓官员并此扎营,以后定居得名。

因明末清初年间,一秀才考取举人,为感谢家乡父老,引用《诗经·小雅·小弁》抒怀,“维桑与梓,必恭敬之”,遂取名“桑梓”铭记故乡,并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