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眉山建置,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

初置齐通左郡,治所龙安铺(今太和镇龙安村)。

南梁普通年间(520-527)改称齐通郡,并置齐通县。

太清二年(548)设青州,辖齐通郡、齐通县,治所均在龙安铺。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青州为眉州(以峨眉山得名),辖齐通、青城两郡,治所不变。

恭帝二年(555)齐通县改称通义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废齐通郡,建安乐县,治所在今东坡镇,属眉州。

建德元年(572)改眉州为青州,随即恢复齐通郡,将安乐县改称齐通县。

大成元年(579)改青州为嘉州(以汉时的汉嘉县得名),治所通义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

次年,改齐通县为广通县。

仁寿元年(601)废通义县,改广通县为通义县,属嘉州。

大业二年(606),改嘉州为眉州,州治迁通义县城(即由今太和镇龙安村迁至今东坡镇)。

不久,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龙游(今乐山市市中区),辖通义等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眉山郡,复置嘉州。

次年,从嘉州分置眉州,州治通义县城(今东坡镇旧城),辖通义、丹棱、洪雅、南安(今夹江)和青神5县。

此后眉州辖县多次调整。

天宝元年(742)废眉州改置通义郡。

乾元元年(758)又废通义郡恢复眉州,属剑南道西川。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属眉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废眉山县,归眉州直隶。

明洪武九年(1376)降眉州为眉县,属嘉定州。

洪武十三年(1380)眉县复升为眉州,直隶属四川布政使司,辖丹棱、彭山、青神3县。

此后,明、清时期均沿袭此建置。

民国2年(1913)废眉州,复置眉山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

民国24年(1935)设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治眉山县城,辖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夹江、洪雅、大邑、邛崃、名山、蒲江10县。

1950年1月设眉山专区,治眉山县城,属川西行政公署,仍辖10县。

后将大邑划出,新津划入。

1953年3月5日撤销眉山专区,眉山县改属乐山专区(以后为乐山市)。

1997年8月26日设眉山地区(与乐山市分置),治眉山县城,眉山县归眉山地区直隶。

2000年7月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

同年12月20日,撤销眉山县,改建为东坡区(县级)。

眉山市彭山区在战国时期,为蜀国之地。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属蜀郡。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约今彭山县境)。

梁大同十年(544年),改灵石县为犍为县(一说为江阳县),属江阳郡。

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年),撤犍为县置隆山县(约今彭山、新津两县地)。

县治地由岷江东岸迁到岷江西岸(今彭山县凤鸣镇),属江州。

历北周至隋,县名无变动。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犯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属眉州。

历前蜀、后唐、后蜀、北宋、南宋、直至元末,隶属关系无变动。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彭山县并入眉县;洪武十三年眉县升为眉州,十一月复置彭山县,属眉州。

这是彭山县的第1次省并。

清康熙元年(1662年)彭山县并入眉州。

雍正六年(1728年)复设彭山县,仍隶属眉州,这是彭山县的第2次省并。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彭山县先后隶属上川南道、建昌道、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彭山县属川西区眉山专区管辖。

1953年初,眉山专区撤销,彭山县划归乐山专区管辖。

1959年4月,彭山县并入眉山县(这是彭山县的第3次省并),为眉山县彭山区。

1962年11月,恢复彭山县,仍属乐山专区。

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1985年5月乐山地区改为乐山市(省辖市),彭山县的隶属关系未变。

1997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彭山县划归眉山地区管辖。

2000年12月眉山地区改为眉山市(省辖市),彭山县属眉山市管辖。

2014年10月撤销彭山县,设彭山区。

南朝梁置怀仁县,属怀仁郡。

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怀仁县改称普宁县,属陵州怀仁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怀仁郡,合置陵州,属益州西南道行台。

开皇十八年(598),改普宁县为仁寿县。

唐武德元年(618),仁寿县属陵州管辖。

天宝元年(742),改陵州为仁寿郡,仁寿县属仁寿郡。

乾元元年(758),复置陵州,属剑南道。

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陵州为陵井监,属成都府路,仁寿县属陵井监。

大观四年(1110),陵井监改名仙井监,仁寿县属仙井监。

隆兴元年(1163),仙井监改名隆州,仁寿县属隆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隆州。

明洪武六年(1373),仁寿县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府。

清雍正五年(1727),仁寿县改属川南道资州直隶州。

1912年,仁寿县属成都府管辖。

1913年,属下川南道。

1914年改为永宁道。

1924年,直属四川省。

1935年,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属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

1958年,改属乐山专区。

1985年5月,撤销乐山地区,设立地级乐山市,仁寿县隶属乐山市。

1997年8月,建眉山地区,仁寿县改属眉山地区。

2000年12月,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仁寿县属眉山市。

北周保定二年(562)置洪雅镇。

隋开皇十三年(593)置洪雅县,属嘉州。

唐武德元年(618),撤洪雅县置犍州。

贞观元年(627),废犍州及所辖二县复置洪雅县,属眉州。

开元七年(719),又废洪雅县设义州。

八年,又废义州及所属二县复设洪雅县。

北宋淳化四年(993),洪雅县改属嘉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洪雅县并入夹江县,属嘉定路。

明成化十八年(1482),复置洪雅县,属嘉定州。

1912年,洪雅县属上川南道,后改为建昌道。

1935年,属第四眉山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属川西行政区所辖的眉山专区。

1953年,撤销眉山专区,洪雅县划属乐山专区。

1954年12月,县政府驻地洪川镇改名城关镇。

1968年,改乐山专区为乐山地区。

1981年,县政府驻地城关镇恢复原名洪川镇。

1985年5月,乐山地区改为省辖乐山市,洪雅县属乐山市。

1997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洪雅县划属眉山地区。

2000年12月,眉山地区改为省辖眉山市,洪雅县隶属眉山市至今。

夏商时期属梁州之域。

秦属蜀郡南安县地。

汉建元六年(前135),平“西南夷”置键为郡,辖南安县。

三国、两晋、刘宋诸代历450年,虽郡县各有废置,丹棱县地仍属益州部犍为郡南安县。

南齐建武三年(496),置齐乐郡,领齐乐县。

北周保定二年(562),改齐乐县称洪雅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由洪雅县分置丹棱、洪雅两县。

唐武德二年(619),丹棱县属眉州。

宋属成都府路眉州通义郡。

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眉山、丹棱,两县所辖之地直属眉州。

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丹棱县,属嘉定州。

清属眉州。

1912年,属上川南道。

1935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眉山)。

1950年初,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

1953年3月改属乐山专区。

1968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丹棱县属之。

1985年,建立乐山市,丹棱县属之。

1997年,设立眉山地区,丹棱县属之。

2000年6月,撤销眉山地区设眉山市,丹棱县属之。

青神建政之前,两汉时期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官守废止。

南朝时,先后属齐通左郡和齐通郡(今眉山市)。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青州为眉州(今眉山市),并置青城郡,此为青神建政之始,郡治于思蒙河水口(今瑞峰镇)。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于青城郡置青衣县,为青神建县之始,郡县同治于思蒙水口。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青衣县为青城县,郡县同名同治。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改青城县为青神县,郡县同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青神县属嘉州(今乐山市),县治于原郡址。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嘉州为眉州,青神属眉州。

隋大业八年(612年)改眉州为眉山郡,青神属之。

唐武德元年至二年(618~619年),青神先后属嘉州和眉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青神县治迁至今址。

五代至宋、元时期,青神属眉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眉州降为眉县。

次年,青神并入眉县。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眉县复州。

青神复县,辖月台、归德、长泉、崇仁4乡,属眉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青神并入眉州,编为一甲。

清雍正六年(1728年),青神复县,辖祥麟、瑞芝、三峰、蚕丛四乡。

1913年,眉州改为眉山县,青神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

1935年,川政统一,青神属眉山专署。

1950年6月,青神成立3个区建制阶ㄇ废嗌窀氖衾稚阶ㄇ?/p>

1953年p>1956年6月,青神撤销3个区建制。

1959年3月,青神的梧凤、土主2乡划归夹江县,青神撤县为区,属眉山县。

1962年10月,青神的莲花乡划归眉山县,青神脯青神复县,?年7月,眉山地区改为眉山市,青神属眉山市至今。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