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地处宁都中部梅江河畔得名。

以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得名。

《泸江清溪何氏三修族谱》载:何循撤于唐天复年间从广东嘉应州兴宁迁居兴国衣锦还乡柯家塅,后复徒迁此建村。境内古木阴翳,清溪荡漾,原名清溪。后辟建圩场,因四面环山,中洼为塘,蔚蓝青秀,改称青塘。

《宁都潘氏重修族谱》载:潘四朗于南宋绍定年间从永丰县徒此建村。因地势平坦开阔,沿琴江河畔农田常遭水患,故筑有长堤,得名长塍。至南宋末期,林茂粮丰,人丁兴旺,水路交通方便,逐辟建圩场,雅称为长胜。

相传明代时,璜溪南溪上大溪背至花门楼曾修建水陂一座,规模为宁都北部之最,名叫璜陂。后《毛泽东选集》中把“璜陂”写作“黄陂”。

《宁石长乐刘亨刘氏三修族谱》载:刘功烈于南宋淳祐年间从石城长乐徒此建村。为防水患,沿河筑堤,取名固村。

《雩邑大溪赖氏思修族谱》载:赖自耀于唐贞观年间从虔化县城(今梅江镇)徒羊子垴开基建村,原名赖水里,后改为赖村。

《石溪李氏九修族谱》载;李超祖于南宋庆元年间从东韶琳池迁此,因村庄建于石垛上,得名石上。

《石溪李氏九修族谱》载;李孟烈于唐末从东韶琳池迁入建村,村庄始建于梅江东岸山脚坝地中,故名。

《沛国朱氏八修族谱》载:朱一于唐乾元二年从抚州赤烂门迁此建村,地处上东江(今肖田河)于上西江(今琳池河)汇合口坝地中,以“二水合流梅州之口”名为洛口。

《太原郡宁都龙门王氏十修族谱》载:王天文南宋庆元年间从吉水迁此,建村于小河汇合处的土丘上,得名小浦。1964年改称小布。

《宁都璜村郭氏族谱》载:郭姓于南宋末从璜溪迁此建村,因地形低洼似罐,得名黄石罐,后简称黄石。

《雩旧东溪黄氏九修族谱》载,黄日辉于北宋宣和年间从石城县河麓迁璜村,后迁徙此地,原是荆棘丛生小丘,后垦为良田,并在田畈北头扩建村坊,得名田头。

其名称来历有二:一曰,此地载种竹蔗,历史悠久蔗形似竹,故称竹蔗,因屋场建于小山嵊上,得名竹蔗嵊,后谐音写为竹笮;又曰,地处小山岗,曾长有茂密翠竹和杈子(灌木丛),故名竹杈嵊,后以近音写为竹笮。

《谯国宁都戴氏十二修族谱》载:戴天赋后裔于南宋末期从宁都县城徒此修坊,后辟建圩场,名戴坊圩。1972年简写为对坊。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