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1945年11月,在长大铁路以东市区置鞍山市铁东区。 [详细]
  因位于长大铁路西侧而得名。 [详细]
  1948年,设立立山区,同年并入铁东区,1953年复置立山区,以境内立山而得名。立山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49米。 [详细]
  1996年4月19日,鞍山市旧堡区改为千山区,以千山得名。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千顶山、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共有峰峦九百九十九座,因山峰数目接近一千,故称千山。 [详细]
  1913年八角台开始建治,取驻地八角台的“台”字,安宁的“安”字,合为台安县,其含意是期望建县后能得到安宁。民国《台安县志》卷1安东南之一部置县,即台安也。”县名系由八角台与镇安各取一字为名。 [详细]
  岫岩位于黄海之滨,沿海有很多海潮冲击岩石形成的洞穴,故名,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金明昌四年(1119年)升大宁镇为秀岩县,明代改“秀岩”为“岫岩”,设岫岩堡。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岫岩厅,光绪二年(1876年)岫岩厅降为岫岩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岫岩县,1985年1月17日,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 [详细]
  据《满洲地名考》有关资料记载,相传此地很早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壳上升,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一说,“海城”县名源于“海州”。公元925年,辽灭渤海国,改渤海之地为东丹国,设立海州。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改海州为海城县。1985年1月,撤销海城县,成立海城市。 [详细]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