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坐落于此间的凌云山而得名。乐山大佛开凿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诗人陈运和曾在其《乐山大佛》一诗中赞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原名横梁子,后因淤积,河床升高,横石梁自然消失,船支航行畅通于岷江,故名。

海棠花,被喻为“国艳”,有“花中神仙”的美称。为此,人们借用海棠花充满唯美的意境来寓意乐山这片美丽的热土,更兼乐山历史上盛产海棠,尤其嘉州海棠有特异香味,因而乐山便有了“海棠香国”的美誉。

因辖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城市绿心,该绿心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

清初,王姓家族来此建房开店,渐成集市,名王家场。后取王家人都得幸福之意更名王福场。后外姓人增多,取全场人都得幸福,再更名全福场。

牟子场创自明代,前清重建。传说,此地原为荒坝,牧童经常在此放牛,牛声哞哞,故名牟子场。又一说,此地盛产大麦,因而得名。

土主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土主场而得名。

据传,清末一白马偷吃井研三教乡彭家堰处的麦苗,被赶至回龙寺后,入地不见,人称神马,立碑镇之,并将回龙场更名为白马场。故名。

茅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茅桥铺(古称茅卿场)而得名。

青平镇原名青龙场。因与彭山、峨眉、青神的青龙公社重名,1981年更名为青平镇。

苏稽镇,因境内有苏稽场而得名。

水口镇因地处新桥水(水口河)出水口而得名。

棉竹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棉竹铺而得名。

平兴镇,1940年,太平乡和兴隆镇合并为平兴乡各取其一字而得名。

悦来古称犁头湾、犁头关,清宣统二年邑庠生魏承高创设,取《论语子路》中“近都悦,远者来”之意而得名。

剑峰镇,因境内凉风娅有4座山峰像竖立的宝剑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