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属九江郡。 汉代先后属九江郡、衡山国、六安国、六安郡、庐江郡。 三国时期属曹魏,为庐江郡治。 西晋时属庐江郡。 南北朝时期刘宋时属南豫州新蔡郡。 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改霍山为盛唐县,移治驺虞城,属淮南道寿州。 后梁改盛唐为潜山县。 后唐复名盛唐县。 后晋天福元年(936),改盛唐为来化县,后复名盛唐。 吴、南唐及后周建制末变,仍属寿州。 宋开宝四年(971),置六安县,属淮西路寿州。 元初为六安军。 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为六安县。 明洪武四年(1371),省县入州,属中都临豪府。 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 1912年废除六安州,恢复六安县。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属皖北行政区六安专区。 1952年4月,改属安徽省六安专区。 1979年,属六安地区。 1999年,设立金安区。 |
裕安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在尧、舜时期,这里为东方偃性部落所居,其首领皋陶佐舜、禹治天下。 建六国,春秋为楚地。 公元前221年,始置六县,楚汉相争之际淮南王英布建都于此。 公元前121年,刘庆立为六安王,建六安国。 唐为盛唐县,宋为六安县,元、明、清为六安州,民国为六安县。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政府曾一度迁驻于此。 1999年,六安市分设裕安、金安区。 |
隋开皇十九年(599),设霍邱县,属淮南郡。 唐初置蓼州,寻改寿州。 唐神功元年(697),霍邱改为武昌县。 景云元年(710),复为霍邱县,从此霍邱县名基本稳定不变,但隶属关系仍经常更迭。 五代十国属寿州。 北宋属淮南西路寿春府。 元代属河南江北行中(尚)书省(又称河南行省)安丰路总管府。 明代直隶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年间成立安徽省)凤颍六泗道(道员驻凤阳府)。 1912年8月,属安徽省第四区(驻阜阳)。 1932年6月,县苏维埃代表会决议改霍邱县为红城县。 1949年,撤销霍固县,以原霍邱县区域恢复霍邱县。 1971年3月,六安专区改名六安地区,霍邱县仍属之。 2024年,设立六安市叶集区。 原霍邱县的叶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划归叶集区管辖。 2024年12月,撤销霍邱县临淮岗乡、冯瓴乡,设立临淮岗镇、冯瓴镇。 |
舒地古为东夷偃姓所建群舒方国居住区,古称舒国。 汉高祖四年(前203),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县,属庐州庐州郡。 民国初期属安庆府,后属六安行政督察公署。 1947年9月8日,组建舒城县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成立舒城县人民政府。 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县革命委员会。 1979年11月27日,改称舒城县人民政府。 1999年9月2日,撤六安地区成立地级六安市,舒城县属六安市。 |
1932年10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 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城,建立民主政权,更名为金寨县。 |
7、安徽省 霍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隶属楚国,曰“潜”;楚汉相争时,改潜为衡山国;南北朝时期,梁置霍州;隋开皇初慕县;唐以后曾一度改名为开化县、武昌县、盛唐县;宋时废县设镇,为故埠镇,属六安州;明弘治年间复置霍山县,沿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