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万载县晋代称康乐县,亦为康乐侯谢灵运的封邑。1942年,沿用古县名,设康乐镇。因沿用历史得名。 |
“株”指镇内有大的槠树,简称株,“潭”指该镇范围内一深潭,因此得名株潭。 |
此地原是一片芦茅洲,开发后,以自然风貌故名黄茅。 |
“潭”指此地原有一深潭,名鸡公潭,“埠”指码头,刘氏迁此建立码头,得名潭埠。 |
原名“大桥”,因与同属宜春地区的清江县大桥公社名称重复,于1983年9月改名“双桥”,因范围地理实体得名。 |
“高”指高山,“村”指村落,因在四面高山环抱建村,故名。 |
“罗”指铜锣,“城”指县城,因当地地形平旷,圆似铜锣,称为铜锣塅,又曾是古阳乐、康乐县县城所在地,故名罗城。 |
相传南宋初,邬氏迁居此地,开发大片土地,其中一丘有三百把,取名三百丘。明朝洪武年间,礼裕乡迁此,后渐成街市。1921年更名为三兴,因范围内地理实体及美好寓意得名。 |
南宋初“土寇”高蔡阳曾据此筑土城,为岳飞所败。因历史得名。 |
南宋末,范塘陈氏迁此,开垦粮田。“白良”指白粮,尔后谐音为白良。 |
因境内有鹅鼻峰而得名。 |
相传早在二千多年前,此地有练马场,有一白马将军因马失踪而改步行,其步行速度仍和白马一样快,故名马步。 |
原名白杨店,(1927-1937)年,苏区政府将“白杨店”改称“赤杨”。新中国成立前夕设立白杨乡,1949年更名为“复兴乡”。土改时自“赤杨”“复兴”各择一字,1956年并为赤兴乡。因历史文化得名。 |
“岭”指大关岭,“东”指方位东方,因地处大关岭以东,故名。 |
白水由来已久,宋建炎年间(1127-1130),一欧阳氏遨游山水,察此地苍山耸峙,绿水湾环,四山拱卫,风景佳丽,遂由庐陵之沙溪迁此筑室为家。“白水”指水清澈透明之意。因溪水清冽独白,波光莹澈,故名“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