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翠香街道因辖区内翠香路而得名。

以主干道梅华路为基线进行调整而得名,故名。

相传明末,有一刘姓人家到大块埔定居,认为前面有座山比大块埔好,于是就同邻居迁至前面的山居住,并定名前山。

吉大街道因街道办驻地吉大村而得名。

清光绪年间,清政府于炮台山设海关总管。该地区有一标志性建筑拱桥(今海湾路一带)和北岭,便从中各取一字定名为拱北关。

香湾街道因地处珠海香洲湾畔而得名。

狮山街道因该地有狮山而得名。

明代嘉靖十四年(1553年),有斗门人到此建村时,这里有一块大沙滩连着数个小沙湾,人们因此称为“湾仔沙”,后简称为湾仔。

因“前山”别名为凤山”,且前山辖区“凤山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前山“凤鸡舞”纳入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且“凤山”既考虑了前山北片区在凤凰山脚下的地理因素,也考虑了与“前山”的演变渊源。综上,此片区命名为“凤山街道”。

根据沙尾村的形状似竹篮,又似花瓶,许乃来便各取一字,把沙尾改为篮瓶。黄标认为篮瓶二字繁杂难写,便又把篮瓶改为南屏,以示南方屏障的意思。

桂山镇原名垃圾尾岛。为纪念1950年解放桂山岛战斗中参战的“桂山舰”英雄业绩,1954年将垃圾尾改名为桂山岛。

万山镇因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大万山岛得名。

13、担杆镇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担杆镇因驻担杆岛,故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