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抚宁县古称“骊城县”,骊城即出产宝马良驹之地。因办事处因驻抚宁城区(古称骊城)得名。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抚宁区城而得名。取“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而得名。

因明末吴三桂、冯守业屯兵扎营留守于此而得名。

西临渝河(今戴河),且为重要关隘,因名临渝关、渝关,后讹为今名。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吴姓从山东迁此地落户。因此地西南有一大沙坨,形似坟,故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重修三义庙时记载原村名为坟头庄,修庙时改为坟坨庄,咸丰年间(公元182l年-1861年),再修子庙,又把坟坨改为坨。1843年建政时,又改为坟坨。

汉武帝北征匈奴,创建台头营。”汉武帝北伐匈奴,凯旋归来,在北山(晒甲山)晒马时,面南抬头一观,手指原台头营处说:“可建营”。故树碑建营,得名“抬头营”。随后陆续有人迁此地落户,仍沿用“抬头营”名称,后作“台头营”。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一1398年),燕王扫北路过此地,留下一姓马的亲兵修城墙,安营扎寨镇守落户此地,寨又较大,故取名大新寨,沿用之今。

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1644年),姓李的从山东逃荒落户于此地。因此地处大御路旁,并开一茶铺,故庄取名茶棚,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