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成立得名后沿用至今。 |
2014年7月16日,建成得名和源社区居民委员会。 |
1958年军事时期,现今的歇马村还是歇马村,以排区分,共13个排,一个社为一个排。 1962年--1967年,现今的歇马村财权下放分为二个大队:歇马大队、石牛大队。 1968年--1972年,歇马大队又改为建设大队,石牛大队改为工农大队。 1973年--1983年,建设大队又改为歇马大队,工农大队改为石牛大队。 1984年--2003年底,歇马大队又改为歇马村,石牛大队改为石牛村。 2003年9月,实行村级调整,撤销歇马村、石牛村,将两个村合并组建为歇马村。 |
1995年,由于镇级区划调整,原龙王乡(由大碑村、龙泉村、龙王村组成)改名为复兴镇,2004年,大碑村、龙泉村和龙王村组建成现在的复兴镇龙王村,并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
《山柳村委会组织沿革汇编》收集的范围是从1961年至2012年,共51年;收集的对象是在这51年时间内,山柳村委会机构沿革及其领导人名录。 1961年底,现今的山柳村在此时是以三个大队划分,分别是山柳大队、长岭大队、尖山大队。 1990年山柳村下设8个村民小组。 2004年村组建制调整时,山柳村1、2、3、4、5、6、7、8村民小组不变,将长岭1、2、3、4、5小组合并至山柳村,合并后称为山柳村9、10、11、12、13村民小组,将尖山1、2、3、4小组合并至山柳村,合并后称为山柳村14、15、16、17村民小组,至此建制调整后山柳村下设17个村民小组。 由于两江新区建设需要,2013年至2014年间本村实施征地拆迁涉及13个小组,实施小组整体征地拆迁的有13个小组,分别为1、2、3、4、5、6、7、8、9、11、14、15、16村名小组,另有10、12、13、17四个小组还未征地开发。 |
1953年由竹溪、梓潼两村分出一部分组建双龙村。 文化大革命期间双龙村更名为红旗大队,文革结束后更名为双龙大队,1990年还原为双龙村。 2004年村组调整时,双龙村村民小组不变,将竹溪村和龙王村的部分小组合并至双龙村,形成现在的双龙村。 |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长沟村叫长沟管区,辖9个排。 1960年中央有12条下达,纠正“一平二调”。 1961年将长沟管区分为3个村,分别为梓桐村、民安村、长沟村。 2003年11月年村级调整,将梓桐村、民安村、长沟村合并成长沟村,辖21个村民小组。 |
清朝康熙年间,太山村村委会原所在地叫泰山石。 新中国建立后,曾于此地设立农会、乡公所、人民公社、乡政府。 太山村建国初期隶属两口乡公所太山农会,人民公社成立后隶属两口公社太山大队。 1984年成立乡政府隶属两口乡太山村,撤乡建镇后隶属复兴镇太山村。 2003拇逦嵊商┥绞ㄖ猎笫鞔宕逦崴诘匦⊥逍麓濉?/p> |
1953年大湾村分出何寨村。 1982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何寨。 2003年9月,村级调整,将原三树村、何寨村两村合并为新的三树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3年由长兴分出名为新农村。 1982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栀子村。 2003年9月,将原栀子村和长兴村两村合并组建为现在的栀子村,沿用至今。 |